王靜
摘 要:一般認為,學齡前幼兒的思維與認知具有較強的具體性與形象性,因此,直觀形象、色彩斑斕的讀物更易被幼兒接受。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幼兒讀物,不僅色彩豐富、畫面精美,而且有諸多寓意深刻又幽默風趣的故事,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性,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種背景,本文將對繪本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與推廣進行分析。
關鍵詞:繪本;學前教育;應用;推廣
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讀物也越來越多樣,這既豐富了幼兒家長的選擇,又給家長選擇合理的讀物帶來了一定難題。繪本具有多元價值,既重視圖文的內在聯系,強調統一性,又能夠通過圖畫很好地詮釋寓意豐富的故事。因而不僅能夠為學齡前幼兒帶來輕松愉悅的體驗,又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理解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塑造良好的品格,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當前,幼兒教育的時尚寵兒就是繪本教學,這源自于繪本自身的教學便捷性,目前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已經深入人心。陶行知曾經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1 繪本概述
1.1 繪本的概念
繪本又被稱為“圖畫書”,是以繪畫為主,并輔以少量文字的書籍,主要適用于幼兒。近年來,繪本逐漸成為兒童閱讀的熱門書籍,它與一般的故事書或連環畫有所區別,其更重視圖文內在聯系,[1]即繪本從文字講述故事、圖畫暗示故事以及圖文結合講述故事的方式來傳遞信息,并給讀者以啟迪。也正是因為繪本將生動的文字與精致的繪畫緊密結合,通過讀者的閱讀互動,使其成為一種圖文并茂的兒童文學作品,并盛行于學前教育領域。
1.2 繪本的特點
第一,在題材上具有生活性。繪本內容取材于生活,在題材上具有生活性與接近性。繪本故事從時代視角下兒童的生活出發,描繪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習慣與人文風俗。此外,繪本的內容緊扣兒童生活,既生動形象又十分親切。日常生活中吃飯、散步、生病、睡覺,或是出行、環保常識等都是繪本的常見內容,這些鮮活的生活事件讓學前兒童既閱讀了故事,又能帶來基礎的思考與啟迪,深受兒童與家長的喜愛。
第二,在創作手法上注重生命性。在創作手法上,繪本注重事物的生命性。或是花草植物、江湖流水,抑或是桌椅物品,在繪本中都被賦予了生命的意義。從事物的個體生命到精神層面的抽象生命,都能增添繪本的生命力。他們的善或惡、美與瑕、喜或悲,不同于現實世界的功利與俗痞,在繪本的世界,事物除了有生命外,還有生活最本真的淳樸,傳遞著和諧共生、相親相愛的訴求。注重繪本表達的生命性,既有利于開拓兒童的思維,還能讓其保持純真的本性,具有教育意義。
第三,在兒童觀上具有一致性。不同繪本作者傳遞的思想有所差異,但繪本作者在兒童觀上具有一致性,即繪本作者對兒童人性的認識具有一致性。繪本作者通過繪本內容描繪社會眾生的不同面貌,并傳遞善惡、正誤等信息,逐步讓兒童了解社會,并樹立價值觀。但傳遞的價值觀不關乎民族、國籍,作者都會傳遞出一致的觀念,那就是愛。在繪本里,兒童擁有純凈的思想,應當傳遞善良與美好,因而愛是重要的存在,這也是繪本作者的默契。
第四,在功能上具備多元性。繪本是學期兒童讀物,對培養兒童的思維、思想等具有重要意義。繪本的內容通常以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為主,不僅教導兒童善待他人,也有兒童學習自我保護的內容。在兒童心理啟發上,繪本注重提升兒童認知力與想象力,并強調社會啟迪性,讓兒童逐漸構建出自己的思維世界。其次,繪本還注重培養兒童在感知美與探究美上的審美能力,有利于促進兒童審美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2 繪本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分析
2.1 繪本的應用現狀
繪本作品紛繁眾多,目前主要有五種類型,即親子類、友誼類、生命教育類、兩性教育類和情緒調節類。[2]親子類繪本旨在讓幼兒感受到親人與家庭帶給自己的溫暖,多被當做親子閱讀書籍直接用在幼兒家庭中;友誼類繪本是讓幼兒知道友情的重要性,使其能夠珍惜友情,和他人友好相處,多用在幼兒平常生活當中;生命教育類繪本分為“生命成長”與“死亡”兩大主題,有利于幼兒正確面對生命成長與死亡,學會珍惜生命,也被應用于幼兒生活當中;兩性教育類繪本通常是用以解答幼兒疑惑或好奇的兩性問題,并告知幼兒如何處理性騷擾困擾,當前運用范圍較小,人數較少;情緒調節類繪本多用來引導幼兒合理調節不良情緒,使其能夠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做到不亂發脾氣,一般用于幼兒出現情緒失控現象的時候。
在選擇繪本的時候,家長不僅會考慮幼兒的閱讀內容取向,往往還會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角度出發進行考量,所以,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適合的繪本不同。接下來筆者將以年齡為依據,對繪本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首先,當幼兒處于3歲以下時,使用的繪本大多圖像簡單、背景單一、色彩明亮,其中的句子十分簡短,并具有較強的韻律感,另外也有部分幼兒是閱讀無字書。其次,當幼兒年齡為3~5歲時,選用較多的繪本同樣具有色彩鮮艷、清晰優美的特點,不過圖書中有一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語句重復的故事,而且基本要做到一幅圖配一個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再者,當幼兒在4~5歲時,通常是閱讀那些情節連貫、圖文并茂的繪本,其故事類型也較豐富,如科學故事、成語故事、品德培養故事和童話故事等。[3]最后,當幼兒到5~6歲時,閱讀繪本有一定過渡性,先選用篇幅較短、情節較短的故事,然后慢慢選擇故事較復雜、情節較長的故事,先看單頁圖畫,然后再慢慢變成連環畫,如幻想類、傳記類、智力類和科學類圖書,有利于激發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4]
2.2 繪本的應用價值
首先,繪本用于學前教育有利于增強幼兒語言理解能力。有關心理學家指出,當兒童年齡接近3歲時,會形成對字詞句的初步印象,并能夠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去嘗試理解故事的意思。[5]繪本能夠通過生動的圖畫和貼切的文字幫助幼兒建立形象思維,使其可以認識到零碎的形象、動作和語言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完整意義。久而久之,幼兒便能夠將這種豐富的體驗或是經驗置換成語言,并用詞語、句子等形象化的方式來表達自我,從而可以推動、幫助幼兒強化自身語言經驗,有利于幼兒日后更順利地接受、使用語言。
其次,繪本用于學前教育有利于提升幼兒前閱讀能力。在幼兒進入小學課堂之前,培養閱讀的態度、知識以及技能被認為是前閱讀能力。研究表明,在幼兒2歲左右時,有將近50%的言語能力都源自圖畫書閱讀,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幼兒母親會在講圖畫書故事的時候,使用類似提問的指導性行為。由此不難看出,繪本對培養兒童前閱讀能力有較大積極作用,且親子共讀是增強閱讀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再者,繪本用于學前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詞匯可以說是幼兒表達語言的重要基礎,繪本作品中的圖畫故事能夠為幼兒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重復閱讀還能加深幼兒的印象和記憶,從而有利于幼兒擴大詞匯量。同時,部分無字、少字繪本則能夠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間,有利于幼兒自己運用詞匯填補語言空白區,增強幼兒創編和表達的能力。從而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詞匯的積極性,有利于幼兒不斷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流暢度。
3 繪本在學前教育中的推廣建議
3.1 圖書館、書店等要加大繪本閱讀推廣力度
例如,圖書館和書店可以增加幼兒繪本數量,并創建幼兒繪本的專區或專柜,定期或不定期推出繪本優惠促銷活動、推介活動。從而創造更多購買繪本、閱讀繪本的契機,使得繪本能夠得到更大范圍的應用,使幼兒能夠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3.2 幼兒園要積極引入繪本開展閱讀教學
例如,幼兒園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層次、心理特征等因素,循序漸進地將優秀、適合幼兒學習的繪本引入閱讀教學課堂。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師可以嘗試組織幼兒參加繪本創作活動,并引導、幫助幼兒將自己身邊發生的小事創作成繪本。從而有利于幼兒用心觀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集中注意力,提高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3.3 家長要增強親子閱讀的認識,理性選擇,積極參與
增強親子閱讀的認識,理性選擇,積極參與,這要求家長轉變思想觀念,認識到親子閱讀及繪本對親子閱讀的重要作用,適時為幼兒購買優秀的繪本讀物,不盲目跟風,理性地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符合幼兒閱讀需求和發展發展的繪本。同時,家長要加強親子閱讀,積極參與到幼兒繪本閱讀中去,并選擇大聲朗讀、閱讀指導等適宜方法,引導、幫助幼兒養成閱讀繪本的習慣,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思想品格,提高幼兒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4 我國繪本創作家應當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努力創作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繪本作品
例如,繪本創作者可以在保證繪本色彩鮮艷、具有視覺美的基礎上,在繪本內容中加入中國文化元素和理念,并盡可能使之更貼近幼兒的心理與生活,以便繪本更符合我國幼兒的需求,能更好地發揮繪本應有的價值與作用。[6]
4 結語
作為一種幼兒閱讀圖畫書,繪本是一種圖文并茂的書籍,但它并不是簡單的有插圖的連環畫或故事書,其主要內容是繪畫,中間穿插有少量輔助性、解說性文字,即使刪除掉文字部分,幼兒也能理解繪畫故事的意思。正因為如此,繪本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為其帶來美輪美奐的視覺享受,還可以通過淺顯易懂又寓意深刻的故事,有效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提升其審美、理解能力,促使其養成積極、良好的道德品格。
參考文獻:
[1] 劉倩穎,胡彩云.繪本促進兒童發展的研究述評[J].成功(教育),2013(23).
[2] 李春光.試論“繪本”對幼兒發展的價值[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8):10-12.
[3] 李夢婷.淺析學前兒童繪本閱讀教育[J].科技視界,2014(9):231.
[4] 張麗,王東文.學前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的實踐探索——以西安圖書館為例[J].當代圖書館,2014(2):56-59.
[5] 陳曉艷.繪本賞析的維度建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4-77.
[6] 劉江艷.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7):70-72.
[7] 潘紅.“繪本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2015(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