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潔
摘 要:舞蹈教學作為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學生能力的額提高。在當前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舞蹈教學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本文主要是對當前舞蹈教學提出幾個方面的思考,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舞蹈教學;思考;教學特性
0 前言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以其獨有的魅力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越來越多的學生投身于舞蹈學習的行列中。舞蹈教學作為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整個教育水平的發展以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隨著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使得社會對人才有了全新的認識和越來越高的要求,越來越意識到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在當前這種形勢下,舞蹈教學雖然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在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與不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比如,在當前舞蹈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的發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是對一些舞蹈動作進行機械地重復,從而不利于學生舞蹈水平的提高。
1 對當前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
1.1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從而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當前的舞蹈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仍然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老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會在很大程度上束縛學生的創造意識與思維,阻礙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而且,在重復性的舞蹈動作的教學過程中,也容易在很大程度上加重老師和學生的負擔,不利于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得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時間被用于重復復習。因此,為了改變當前這種局面,老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就要認清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形勢,擺正自己的位置與姿態,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的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比如,老師在舞蹈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結合和學習其他學科的一些教學方式,如琴法課和美術課等,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來向學生進行動作示范,然后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練習,將原來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切實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比如,在教學踢腿練習等相關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先將這一動作的正確方法講述給學生聽,讓他們知道在做這一動作的時候,要做好丁字步的準備,然后快速向前踢起九十度,最后直接有力收回的要領,同時老師可以邊講邊向學生示范,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動作要領的理解進行自主練習。這時老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認真指出學生在自主練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且引導其進行指正。同時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練習,讓小組成員互相檢查同學的動作練習成果。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活躍課堂的氛圍,調動學生的舞蹈學習的積極性,使得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與創造力,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1.2 開展分層次教學,促進學生舞蹈水平的提高
由于教育背景和興趣愛好不同等因素,使得每個學生在舞蹈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水平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與不同。縱觀當前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舞蹈能力與技能大致可以分為曾經接受過較為系統的學習的水平較高的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的學生和從未接觸過舞蹈的零起點的學生三個層次。每一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要實現的目標都不一樣。因此,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讓每一位學生在每堂課上都能獲得與自身水平相適應的收獲,老師就必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分層次教學。在開展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分層的問題。老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或者是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形式,大致掌握每一位學生的舞蹈能力與水平和興趣,可以將收集的資料整理成一份份簡易的小檔案,然后再根據這個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再分別對這三個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對水平較高學生則主要以引導為主,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而對于基礎較為一般的學生則鼓勵他們在扎實基本功的前提下,不斷向高難度的動作挑戰,對于零起點的學生的教學則要以鼓勵和吸引為主,讓他們體驗到舞蹈的樂趣,激發好培養他們的舞蹈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得每一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學到東西,促進自身的發展。比如,在教學動作的節奏這一相關知識點時,由于考慮到這一知識點對于那些零基礎的初學者來說,相對難度較高,這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專門針對這一層次的學生設置符合他們能力與學習需求的教學目標,多花時間對這類學生進行動作指導與示范,促進他們切實掌握相關的舞蹈技能,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增前自身舞蹈學習的信心。或者老師也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各組的成員間互相學習,不斷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從而有利于學生舞蹈技能的提高。
1.3 加強舞蹈的組合教學,促進學生水平的提高
一段成功的舞蹈表演,往往是多種舞蹈形式的綜合。因此,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加強對舞蹈進行組合教學,不斷促進學生舞蹈能力的提高。舞蹈動作的組合,能使舞蹈動作變幻多姿,更能夠將舞蹈背后要表達的深情厚誼表現出來,從而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為教學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同時舞蹈動作的組合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我國舞蹈的類別與發展歷史,掌握更多的舞蹈語言,從而為后期的學習與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靈活性,使得整個舞蹈表演更為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整個舞蹈表演的變現力與感染力。經過實踐,我們發現很多類型的舞蹈組合不僅實用,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訓練價值。比如,在舞蹈訓練過程中融入藏族的踢踏舞蹈動作,不僅可以豐富舞蹈的表現形式,而且對于提高舞蹈表演者的節奏感與韻律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維吾爾族的舞蹈,由于它對人體各部位與表演者的眼睛的配合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借助動靜的對比和結合,來表現熱情豪放的情感韻味,。所以將其和其他舞蹈動作組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表達等與全身各部位的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積極意義。因此,加強舞蹈的組合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切實促進學生舞蹈技能和能力的提高。
2 結語
舞蹈教學是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舞蹈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種種不足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但是舞蹈教學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因此,為了改變當前現狀,老師就要不斷探索與嘗試,從而找到切實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式,從而促進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曉君.對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15(3):233.
[2] 劉小羽.對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5(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