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捷霞
【摘 要】簡述中等職業學校資助工作的功能,闡述優化職校資助育人功能的措施:優化資助體系,提升社會效應;加強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發展;完善對資助對象的動態跟蹤與評估。
【關鍵詞】職校 資助工作 育人功能 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B-0028-02
國家出臺的中職學校資助政策,緩解了貧困家庭學生的經濟困難,推動了中職教育的發展,培養了一批中等職業技術人才。中職學校資助涵蓋國家免學費、國家助學金、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三大板塊。其中,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所特有。中職學校資助政策從2007年實施至今,已有9個年頭,9年間該政策多次修改,日臻完善,使其育人功能不斷地得到發揮。
一、職業學校資助工作的功能
(一)經濟的幫扶功能
當前的中職資助政策,主要是從物質上對家庭貧困的學生進行幫助,國家免學費、獎助學金等資助工作的實施是針對家庭經濟無力承擔其學費及生活費的學生開展的,目的是從經濟上對貧困生進行幫扶,讓其在職業學校學習專業技能和基礎知識,享受教育公平和教育均等的機會;國家助學金為學生提供部分生活費,減輕家庭負擔,可以讓他們安心學習,順利地完成學業。
(二)思想的導向功能
對貧困學生進行經濟上的資助,是整個資助體系當中的最低要求,有助于緩解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但不能從源頭上解決根本問題,資助工作除了達到對貧困生經濟上的幫扶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從思想上讓學生感知政府、社會對他們的幫助和支持,感覺到社會的溫暖與和諧。因此從思想上引導學生學會感謝幫助他們的國家、社會、團體及個人,從情感上激發他們,學會感恩,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心,學會自我解困及互相幫扶。另外,國家助學金、各級人民政府獎學金等的評定工作,能較好地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專業知識,提升綜合素質,努力成為高技能人才。
(三)誠信的塑造功能
開展助學金評定過程中,由于對貧困學生的評定主要是根據學生所在地政府開據的證明。但資助工作人員無法對每位申請助學金的同學進行充分調查、認證,無法精確地查實學生所填的情況,因此難免出現資助資金不能落實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的現象,實現國家的精準扶貧。因此,在助學金申請之前,展開誠信教育,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國家資助資金目的是為了幫助家庭困難的同學完成學業,讓資金用在真正困難的學生身上,而不是普慧政策。通過評定體系要求學生講求誠信,重視個人信譽,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每一次助學金評定過程都是一次塑造誠信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自我意識的過程,因此它具有誠信塑造功能。
(四)樂觀向上的培養功能
受助的貧困生成長的環境都不優越,絕大部分都來自農村或單親家庭,在心態方面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和溝通,在受助之后會存在多慮的心理,認為家庭經濟能力好的同學議論他,看不起他,產生自卑的心理,嚴重地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開展學校資助工作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目前的困難是暫時的,不是哪個人的問題,是社會發展水平還不夠高的情況下存在的暫時現象。為了緩解這種現象,國家、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來幫助目前生活困難的學生,是因為政府看到許多生活困難的學生,當他們得到幫助后都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學得知識,習得技能,以技術、能力和努力改變了家庭的困難,讓家庭擺脫了貧困,帶動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走向脫貧之路,為社會做出貢獻。教育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和未來,保持樂觀的學習、生活心態,正確認識自己,樹立信心,健康成長。
二、優化職校資助育人功能的措施
(一)優化資助體系,提升社會效應
一是優化資助人員工作體系。學校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建立完備的資助人員工作體系,重視資助員的工作,定期對資助工作進行考查評定,對表現出色人員給予獎勵,讓更多的高素質、高能力的人員參加到資助一線,建立一個高素質的資助人員隊伍,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積極性,將資助工作更好地落到到位,將黨和國家的愛心傳遞給學生,進一步發揮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二是優化評審系統。嚴格把關審核系統,增加審核環節。通過同學采訪,老師評價,親人探查等方式進一步了解申請人家庭狀況。對其經濟情況進一步了解,對其品行,人格進行評判。在審核中要環環把關,由此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誠信教育、責任教育,讓學生明白,助學金等來之不易,應當格外珍惜。
三是優化宣傳手段。設立支持資助宣傳的專項基金,以獲得社會更多的資助。通過新聞采訪,專題報道等多層次多途徑,把資助政策寬范圍地輻射到社會各階層,提高中職資助政策在社會的知名度,使社會各界了解到目前中職學校資助的現狀,引起全社會關注。然后,結合互聯網技術,設立捐款網站,開通微信、支付寶賬號,拓寬籌資渠道,動員社會廣大群眾,助力資助工作。讓全社會重視中職資助工作,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學生,并以此撼動受助學生的心靈,讓收到社會各方支持的學生對社會心懷感恩,立志回報社會,從而形成從助己到助人的良性循環。
(二)加強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發展
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樹立自強意識、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增強幸福認同感,使他們正確理解學生資助工作傳遞的關懷和情意的真正意義,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是開展勵志教育。以資助工作為平臺,將勵志教育和校園文化有機結合,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而學校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在校園開展資助文化建設活動有利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在優秀文化的影響下能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如資助征文比賽,讓貧困生談受資助后的學習生活變化、內心感悟與未來展望,以展現資助帶來的正面影響;或開展貧困生宿舍文化節,評比標準是最低的成本、最美的外觀,讓獲獎宿舍獲得獎金、學習用品等獎勵,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使簡樸節約的生活理念蔚然成風。
二是重視人文關懷。將資助工作落實到個人,指導受助學生合理使用資助資金,將資金用在“刀刃”上,不做與提高個人素質無關的事。教導學生珍惜學習機會,認真學習,盡可能地在課堂上汲取知識。許多貧困學生不僅需要物質上的資助,而且還需要精神上的關懷。貧困學生較普通學生更加容易產生自卑自棄心理,老師應該定期開展師生談話,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態,幫助他們融入到校園生活中來,使他們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立足社會,服務社會,回報社會。
三是實施感恩教育。成立學生互助小組,在某些方面,學生與學生的溝通比老師與學生的溝通更為簡單直接。不妨成立學生互助小組,讓學生成為老師和學校的代言人,將資助理念更好地在學生群體中普及。而擔任這一要職的受助學生,能夠增強自身的社會認同感,在完成工作,獲得資助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激發情感回饋。
四是注重誠信教育,樹立責任意識。誠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和品質,在校學生年紀普遍較小,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未能完全形成。人的“三觀”對一個人是否能成為社會有用之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設是形成正確“三觀”的中心環節。社會上充滿著形形色色的誘惑,學校要加強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宣傳,在工作過程中重視誠信教育,發揮其品質塑造功能。老師要對學生起到正確引導作用,將誠信教育滲入每一位學生心中。
(三)完善對資助對象的動態跟蹤與評估
通過資助,能夠幫助被資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也使他們更加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學習也會更加認真、刻苦、用心,為其以后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職業學校要對資助對象的學習、工作表現進行動態跟蹤,及時了解資助對象的學習、工作狀況。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職校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承擔著學業、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貧困生,由于成長的背景特殊,心理往往比較自卑、自閉,綜合能力也相對較低。針對此種狀況,學校應該投入更多的人文關懷,有效促進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同時,為貧困學生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在經濟上幫助他們的同時,提升其綜合素質。定期和貧困生溝通,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實際問題。關心他們,并利用下企業跟班及寒暑假期間走訪貧困學生,切實了解情況,傳遞溫暖。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中職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中職教育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國家出臺的資助政策吸引了一大批生源進入中職學校,推動了中職教育的發展。有了國家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將資助育人工作落到實處。讓貧困學生在受到物質幫助的同時,也能收到心靈關懷。從而使資助工作能夠達到其根本目的——育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新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夏緒仁.論貧困大學生經濟資助與思想教育的結合[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8(5)
[2]張琴.淺談高校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J].綜合論壇(課程教育研究),2013(16)
[3]黃曉芳.當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對策[J].前沿,2012(7)
[4]楊釙.高校學生資助影響因素的多水平分析[J].教育學報,2009(6)
【基金項目】南寧市教育科學規劃2014年度南寧市學生資助研究專項課題“職業學校感恩勵志教育途徑探析”(2014XSZZ08)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