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陳海軍
[摘要]教育培訓是提升員工能力,獲取高素質人力資源,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調動廣大員工工作積極性,穩定員工隊伍的有效手段。文章通過闡述和分析汽車4S店有多種形式的員工培訓模式、校企合作理事會下的員工終生教育培訓體系、培訓體系設計的指導思想等問題,說明了如何在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制度下構筑員工培訓體系。
[關鍵詞]校企合作;理事會;員工培訓體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085
1 前 言
隨著汽車技術的日新月異、汽車后市場競爭的加劇,高素質的企業隊伍成為汽車4S店生存的核心競爭力,而教育培訓則是提升員工能力、獲取高素質人力資源、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調動廣大員工工作積極性、穩定員工隊伍的有效手段。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就必須不斷地提高認識,完善培訓機制,改進培訓方式,使培訓工作落到實處,保證員工得到終生培訓。
2 汽車4S店有多種形式的員工培訓模式
汽車4S店依靠廠家的強有力支持,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培訓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2.1 廠家培訓
各品牌汽車生產廠家都建立了針對本品牌汽車4S店的培訓機制,就是所謂的廠家培訓。廠家培訓的優勢主要有:①培訓內容豐富全面。隨著廠家培訓體系的完善,除了基本的銷售和售后業務技能培訓外,還包括了各種管理技能培訓、溝通技巧培訓、核心人員的上崗認證培訓等;②培訓課程體系設計比較系統。針對不同的崗位類別,有不同階段的培訓課程,并且根據不同崗位的能力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③直接與知名咨詢公司合作,培訓師隊伍較為強大,培訓工作較為專業化;④使用在線培訓系統,對培訓流程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透明,也為員工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課程內容。由于廠家有資源優勢和較為健全的培訓體系,因此這種形式是汽車4S店的主導培訓模式。
從理論上來講,廠家培訓的優勢很多,但在實際情況中,由于經銷商外出培訓的經濟成本高、影響日常業務的開展、有些課程內容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性不強、經銷商擔心員工培訓后跳槽等原因,經銷商并不是很愿意參加。
2.2 公司層面的培訓
公司層面的培訓一般都是公司的行政部門牽頭組織的全員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新員工入職培訓(含公司歷史、企業制度、企業文化等)、商務禮儀培訓、辦公軟件操作技能培訓、安全管理培訓等。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公司層面組織培訓的難度較大,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全體員工的崗位分布有較大差異,每個人的培訓需求差異大,培訓課程的設置難度大;②若將培訓需求過于細分,則對培訓講師的要求很高,同時培訓組織的規模效應難以發揮;③員工對培訓的實用性要求高,而公司層面組織的內容較難滿足實用性的要求。
2.3 部門內訓
部門內訓又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廠家培訓后的轉訓,二是內部講師根據實際工作需求自己開發培訓課程進行部門內的培訓。一般來說,汽車4S店的兩大核心業務部門銷售部和售后部均配置一名兼職內訓師,他們的內訓職責主要有:制訂部門的培訓課程計劃、開發內部培訓課程、廠家培訓轉訓、內訓組織工作等。
內訓的優勢主要有:①培訓時間可靈活安排,大多安排在下班時間后,所以不會對正常業務開展造成影響;②內訓的內容更加結合一線人員的實際工作需求,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存在的不足主要有:①內訓師一般是兼職人員,所以在內訓工作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②內訓師的培訓能力相對來講專業度不夠;③由于和部門員工熟悉度高,培訓的權威性會受到影響;④內訓的組織工作相對比較隨意,對人員的參與率、培訓的考核、評估及應用等環節較難有很好的管控與執行。
綜合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汽車4S店的培訓體系表面上是相對全面的,但實際上存在較多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汽車后市場發展的要求,未能很好地解決廠家、4S店、員工之間的需求,必須有其他的培訓體系來補充和完善。
3 校企合作理事會下的員工終生教育培訓體系
借助校企合作理事會的平臺,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與五個知名汽車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建立了校企共育共管的全程訂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而且建立了對企業員工終生教育培訓體系,在學院內就可以實現對員工的培訓。
在學院校企合作理事會的平臺下,充分利用豐田、東風日產、長安福特、上海通用、一汽大眾等國際知名汽車品牌與汽車工程系相“聯姻”的有利條件,汽車工程系組建了豐田、東風日產、長安福特、上海通用、一汽大眾的五大教師團隊。
校企雙方共同培養教師團隊,培養的方式有:派送教師赴國外交流學習、到品牌汽車的培訓中心學習、到品牌汽車4S店進行實踐鍛煉、考取廠家的技術等級證書等。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已培養出一支完全滿足企業員工培訓的師資隊伍。
4 培訓體系設計的指導思想
4.1 培訓體系設計的原則
培訓體系設計的總體原則:有利于公司總體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傳遞信息、改變態度、更新知識和發展能力。
4.2 培訓體系的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
培訓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員工”為中心,以“分析培訓需求、確定培訓目標”和“培訓效果的評估和落實”為基本點。
五個品牌汽車對員工培訓的內容、方式各異,員工所需培訓內容與時間也是不統一,年初,教學團隊的教師深入汽車4S店調研,采用個人訪談、集體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員工在本年度培訓的需求,然后通過與廠家的協商,各個品牌制訂了每年的培訓計劃,并向區域內4S發出通報,員工根據自己的時間及所需要培訓的內容而進行自助餐式的選擇。
4.3 培訓形式多種多樣
培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堅持以員工為中心,只要滿足員工的自身需求的方法都可以采用。按培訓的形式有:職前教育、在職培訓、脫產培訓等;按培訓時間可分為:短期培訓、周末培訓、晚間培訓等;按培訓崗位不同可分為:銷售培訓、維修接待培訓、機電維修培訓等。
4.4 培訓內容
培訓的一般內容: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模式,對于不同崗位的人員,培訓內容的側重點也不同,對于在生產第一線的員工而言,主要培訓本品牌車型的新技術、維護保養的規范性、故障診斷與排除的思路、技術等級考核內容等,對于各層級管理人員培訓內容側重點有:區域內汽車后市場概況、企業現狀和經營方針、經營基礎知識、合理化建議的組織和產生方法,各類規章制度等。培訓內容要突顯如下幾個特點:
①強調教育培訓的專業性,即對專業部門、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培訓;②強調教育培訓內容的單一性,即單課獨進,缺什么補什么;③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層次,如初級、中級、高級等,以適應各專業、各職務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專業人員的需要。
汽車4S店原有的廠家培訓、公司培訓、部門培訓的三大體系存在著經濟成本高、影響日常業務的開展、全體員工的崗位分布有較大差異,每個人的培訓需求差異大,培訓課程的設置難度大;內訓師一般是兼職人員,在內訓工作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等諸多問題,但經過校企合作后,雙方構建了一種新型的員工培訓體系,把上述問題一一解決,得到了廠家、4S店、員工的喜愛,越來越多的4S店員工前來報名培訓。
5 結 論
要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在職培訓、企業教育培訓、終生學習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以及樹立發展戰略、人才戰略、教育戰略一體化的觀念,把員工培訓作為汽車維修企業生產、經營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育培訓提升各類、各層次的人力資源。汽車技術的不斷更新,決定了員工需要不斷地接受培訓學習,汽車技術發展很快,新材料、新工藝、新系統層出不窮,這就決定了員工需要不斷的學習,掌握汽車的最新技術,才能適應汽車后市場的需求,否則就會被淘汰,不斷參加各類培訓伴隨著員工的終生。
最后,員工在企業中不斷成長,崗位也會在不斷的更換,如一名學生,在剛畢業時只是一名學徒,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成長為維修技師、車間主管、技術總監,甚至是服務經理或是更高職位,而不同崗位就有不同的崗位要求,不同的職業技能與素養,這就決定了終生學習將伴隨著員工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張軍.就業為導向的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5(10).
[3]王新華.校企聯合是促進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J].煤炭高等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