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劉玉鵬+馬莉
[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在分析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信心缺失形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通過團體輔導來提升大學生就業信心,并分析了高等院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提升學生就業信心的必要性,及如何開展團體輔導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團體輔導 就業 信心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2-0185-02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曾經強調:“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時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繁重艱巨。”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后備中堅力量,他們的就業動向、就業質量等問題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我國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就業信心不足、對職業發展認識不夠清晰。[1]愛默生有句名言“自信乃成功第一秘訣”,提升大學生的就業信心對其能否順利就業至關重要。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以成員為主體,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成員的心理特點,要求設計不同的系列活動方案以做出主題輔導安排。它強調團體成員間的互動,注重真實生活情境的創設,它要求成員主動參與、積極體會感悟,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在交流合作過程中掌握生活經驗,促進自身發展。[2]因此,通過團體輔導提高大學生就業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大學生就業信心缺失的原因
缺少就業信心在當代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若不及時加以糾正將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導致對生活、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影響學業或產生心理障礙。當今社會發展迅猛,激烈的競爭環境很容易導致大學生就業信心缺失。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時代因素。隨著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高校畢業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而且人數龐大,這樣也就對畢業生產生了極大的就業壓力,尤其在畢業面臨人生第一次重要選擇的時候,加之社會價值多元化趨勢嚴重波及大學生,使其產生較大的心理沖突,因而引發其缺少就業信心。
其次,年齡以及個性因素。青春期的大學生正處于心理成長的特殊時期。他們的心智發育還未成熟,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遇到擇業等重大人生問題時,易產生較大的心理矛盾。另外,高校畢業生就業信心缺失與他們極強的個性特征有著直接的關聯,比如缺乏交際能力、團隊意識、責任感,內向、自卑的學生在考慮問題時往往容易走極端,長此以往,就會缺少就業信心。
最后,社會閱歷不足。我國現在教育體制決定了高中以前的學生都是以學習為主,缺乏社會實踐。這就導致大學生的人生閱歷相對較淺,當同時面臨很多事情時,缺乏自我調控能力,表現出焦慮、急躁或消極的心態,進行心理封閉,內心敏感脆弱,久而久之,亦會缺少就業信心。
二、開展就業團體輔導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需要
個性化就業指導是一種創新,強調以學生為本和以服務為主,建立在宏觀就業指導基礎上,對個體進行的有針對性的、全面的、細致的、系統的全過程的指導。[3]目前高校的個性化就業指導更多的是依靠就業部門和輔導員的力量,這就導致了師資力量的嚴重不足,給個性化就業指導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團體心理輔導介于整體輔導與個別輔導之間,是對現有就業輔導形式的有益補充,是開展個性化輔導的有效途徑。
(二)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理性的觀念
首先,很多的大學生還認為自己處于精英教育的模式下,缺乏對高等教育的理性認識,同時也就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這種現狀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尤為明顯,如就業過程中出現期望值過高或面對國企事業單位望而卻步等現象。通過團體輔導中的“20個我”“我的人生故事書”等活動,可以幫助成員在團體內接納、融洽、和諧的氛圍中找尋真我,并審視自己的在性格、專業上的優勢和劣勢,充分了解自己,從而發現真我并選擇合適的就業崗位,樹立積極的擇業心態。其次,有助于學生形成先就業、后擇業的理性擇業觀,通過“價值大拍賣”“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等團體活動,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愛好、知識能力和所處的就業形勢,從而適當調整就業期望值,建立先就業后擇業的理性就業觀念。
(三)有助于學生掌握求職技巧
通過團體輔導中模擬就業過程中的相關活動,如“模擬面試”和“無領導小組討論”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如何制作一份精美的簡歷、如何用合適的求職禮儀和恰當的面試方法獲得自己心儀的工作。這種輔導方式比傳統的課堂教育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意識
現代企業非常看重公司成員的責任感和團隊意識,而這些正是當代大學生所欠缺的。現階段的大學畢業生大多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人的過分呵護,對工作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含糊不清,如何與同事建立和諧、互助、共贏的團隊意識非常單薄。有針對性地進行團體輔導恰恰可以幫助他們樹立責任意識,并懂得如何在團體中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共同努力,共同奮斗。
三、發揮團體輔導在提升大學生就業信心的積極作用
實踐證明,團體輔導對大學生擺脫消極、自卑和不切實際等不良就業情緒或心理有著積極的作用,并促使大學生為實現自己的就業目標刻苦學習、努力奮斗。團體輔導提升大學生就業信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感認知方面
在團體輔導過程中,由于特定的活動方案、輕松融洽的氛圍和老師的認真指導,促進了學生相互間的積極交流,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圍。身處團體輔導中的大學生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包容、關愛和信任,這些都會促使學生認真體會團體的真正含義,幫助學生重新進行自我認知,加強團體間的交流與合作,改善不良人際關系,減少相互間的冷漠,取而代之的是相互關懷、相互信任。經過團體輔導,大學生會增強自信,敢于或主動與他人進行友好的交流,更加理解和信任他人,擺脫從前的悲觀抑郁情感,并建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行為方面
團體輔導可以重點圍繞人際溝通技巧,加強團體成員相互理解、相互學習設定輔導方案,以此讓學生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繼而思考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通過積極的自我反思和換位思考,擺正自己的心態,并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方式,從根本上解決自身問題,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并付諸行動。
四、高等院校開展學生就業團體輔導的幾點建議
(一)將就業團體輔導納入高校就業指導體系
學生就業團體輔導具有投入少、效率高、影響力強等優勢,可以在高校就業指導中發揮重要作用,應將其納入到普通高校的就業指導體系中,作為高校現有就業指導課程的有益補充。
(二)就業團體輔導方案要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就業團體輔導方案的設計和制定,一定要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緊密結合,針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將團體練習、心理測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既與心理輔導有關,又能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有機整合起來,形成內容豐富、特點突出、針對性強、操作性佳的活動方案。另外,為了更好地調動大學生參與團體輔導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結合專業、年級和性別等群體特點來設置團體輔導課程。最后,高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加強宣傳力度,讓學生深刻認識團體輔導對提升就業能力和建立合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進而產生輔導意向并尋求幫助。也只有如此,團體輔導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建立開展就業團體輔導的專業力量
高校應加大對學生團體輔導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心理教師和就業指導教師為主、導員老師和專業教師為輔的團體輔導教師隊伍。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大對這些教師的培訓力度,聘請高校中開展就業團體輔導效果突出的教師分享成功的經驗;同時也要加大內部的學習和交流,發揮心理教師、學生就業指導教師的自身優勢,并力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探索,給學生更為專業、有效的指導。
(四)必須與個體職業輔導、咨詢等多種形式結合
團體輔導作為心理輔導的一種方式,是在老師指導下,通過具體的活動內容,達到團體成員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和相互鼓勵的良性輔導效果。因此,在開展學生就業團體輔導后,要及時配合以個體職業輔導和咨詢來實現輔導效果最大化。
五、總結與展望
首先,以團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輔導,會對提升學生就業信心,對其產生積極的心理作用,可以作為普通課堂式就業教育的有效補充,使學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做到全方位、深層次,特點鮮明,效果顯著,切實幫助、引導每一位學生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來實現自己美好的人生。
其次,結合高校自身實際,可將就業團體輔導與學生課外教育活動或課外教育學分緊密聯系,加大資源投入,在有意向或需求的學生中首先開展,并結合具體活動與實際不斷補充完善,最終形成更為系統的特色課程,再進一步推廣,使更多的學生從中收益。
【參考文獻】
[1]夏海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調查分析[J].新余高專學報,2007(02).
[2]廖芳芳.通過團體輔導活動形式開展高校心理健康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19).
[3]祁曉雙.論個性化就業指導的意義[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8(01).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