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摘 要:音樂教育是美育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途徑,教師通過開展音樂教學,使學生熱愛、鑒賞、體驗音樂美的能力得到提升。要以情境創設,感受音樂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欣賞音樂的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美感。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教學;審美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32-01
美育可以為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建立和創造美、鑒賞美、感受美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美育的關鍵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美育能夠提升人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教育中若缺少美育,則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音樂可以使人內心的情感體驗得到直接的表達,可以為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創造條件。因為具有這樣的特殊性,所以音樂教學在審美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并不是其他的藝術學科可以代替的。要從各方面對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以期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以情境創設,感受音樂的美
流暢、優美的音樂可以讓人心情舒暢,跳躍、歡快的音樂可以讓人感到放松,低沉、緩慢的旋律可以令人憂傷、沉思。不一樣的音樂旋律、情境會使人體會到不同的感受。在音樂教學中,美好、愉快的音樂可以使學生們從內心深處體會到音樂的美,實現音樂審美主體情感體驗。學生對音樂有一定的體驗,就會對音樂產生相應的興趣,從而才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學習音樂,才會理性地感受、感知音樂作品。反之,如果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欣賞、學習曲子前并不理解這段音樂,或者教師創設的音樂教學情景不適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就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在讓學生欣賞古箏獨奏《漁舟唱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情感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學生可以閉上眼睛,根據教師富于節奏感、感染力強的語調描繪,想象相應的畫面:在明月當空、寧靜、優美的江面上,漁民懷著豐收喜悅、蕩槳歸舟,頓時情境轉變為流動著漁舟唱晚的優美畫面。教師創設的相關情境正是《漁舟唱晚》中時而激蕩、時而平靜的音樂旋律的補充,使學生快速投入到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所以,情境創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音樂的美。
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欣賞音樂的美
想象指的是改造、加工已有表象并創造出新形象的一種心理活動。音樂的藝術特點是用聲音傳達美好的藝術情境。因此,想象力是對音樂進行感知的關鍵性條件。只有不斷調動學生審美想象,才能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而音樂的美也需要借助想象力才可以充分展示出來。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鑒賞音樂美的能力,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音樂作品帶來的美,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欣賞音樂作品。例如,在學生對《瑤族舞曲》進行欣賞時,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而老師則用詩意言語為學生進行描述:美麗的夜晚,從遠處傳來了瑤族長鼓非常動聽的聲音,音樂聲將人們吸引到瑤族山寨幽靜、和平的意境中。身著節日盛裝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走來,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晚會中,歌舞顯得更加熱情,使晚會沉浸在歡樂、幸福的氛圍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體驗音樂作品,鼓勵學生可以求新求異,創造出更美的作品。
三、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美感
音樂教學中學生美感的培養應從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出發,教師可以利用啟發式教學模式來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教師要讓學生利用自身的情感和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想象,提升思維創造力,體現最佳的美感。同時,音樂屬于一種情感藝術,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將音樂欣賞教學滲透到歌唱、欣賞、律動、器樂演奏等教學中,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更加充分地體現在這些教學活動中,使音樂作品的美得到體現。
例如,《彩云追月》的排練、打擊樂合奏中,教師可先分組,讓學生跺腳、拍手來模仿各種伴奏樂器,再按聲部進行練習,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不斷體驗音樂作品的意境美、旋律美、節奏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和表現音樂,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這樣可以增強音樂教學的課堂氣氛,體現情真意切、活潑愉快的氛圍。
四、結束語
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對學生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進行培養,可以提升學生感知音樂美的能力,可以培養更多音樂愛好者、欣賞者。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采取不同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可以向著高層次的理智欣賞、情感欣賞發展,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造就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姜曉華.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1(12).
[2]李一心.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3(03).
[3]金悅.淺談音樂欣賞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