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麗
【摘 要】高考古詩文的閱讀一直是高考試卷中的難點以及學生的主要丟分點,日常學習中古詩文部分也始終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弱項。因此,高考復習階段的古詩文閱讀復習相較于其它模塊的復習更為重要,高中語文教師要在基礎、能力、方法三個層面提升學生對古詩文閱讀的把握,并且要設置合理的結構開展有序復習,使學生對古詩文形成系統認知能力。
【關鍵詞】高考;古詩文;復習
一、古詩詞鑒賞復習
(一)了解詩詞大意
教師在進行高考古詩詞鑒賞復習環節時,應通過大量的練習實例引導學生把握古詩詞鑒賞方法的規律性。古詩詞閱讀首先要明確大意,也就是作者通過文字描述的場景,很多學生理解偏差都是由于沒有弄懂作者所述的基本內容。
(二)了解詩詞情志
明確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作者傳到的畫面,主要意象的選用、反應心理活動的詞句來分析作者通過詩文表達的情志。了解詩詞情志有助于學生對詩詞主旨和精神的把握,有利于行程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了解詩詞背景
詩詞背景是對詩詞所傳達的思想情感進一步深化分析的輔助因素,很多時候學生可以通過詩詞的創造背景更加準確的把握詩詞所蘊含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詩詞背景的方法,也就是根據作者和年代結合課內知識進行把握[1]。
(四)了解詩詞意象
詩詞的意象不僅僅是重要考點,也是詩詞分析中的重要因素,是詩詞分析的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進行古詩詞鑒賞復習教學時,要針對每一個案例引導學生找出關鍵意象,并對意象的含義準確定位。教師還可以將古詩詞中常見的主要意象進行歸納分析,但要注意結合實例。
(五)了解詩詞典故
用典是古詩詞的一種常見修辭,也是學生最容易出現理解障礙的部分。教師可以根據課內學過的古詩詞的用典情況作出集中復習總結,使學生形成一個總體認識,然后針對用典實例展開集中練習,提高學生的駕馭能力。
二、文言文閱讀復習
(一)加強基礎知識復習
高考文言文閱讀復習內容比較繁雜,學生在課外練習中的誤差率較高,成為高考丟分的重災區。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立足課本,將課內學習過的基礎知識系統總結復習,而且要反復加強復習,扎實基本功才能形成綜合能力。
(二)加強技巧方法復習
1.實詞法
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取勝之道在于基礎+方法+練習,學生的基本功到位以后,就要著重于引導學生掌握運用的技巧,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專項集中訓練,進而形成穩固能力。實詞法是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即是定位課內實詞,通過實詞解讀掌握文章大意。
2.上下文法
文言文閱讀中多義字詞非常多,是學生在進行具體閱讀時最頭痛的內容。教師理論結合實際引導學生掌握解讀多義詞的方法。即通過上下文的對應縮小多義字詞的范圍,通過文章的具體語境找出最恰當解釋。
3.成語法
學生在進行文言文訓練時,必然要遇到一些實詞難以解讀,課內教學沒有涉及,學生閱讀沒有遇到,造成閱讀理解的障礙。教師可以在復習環節,找到相關例證引導學生根據成語法進行合理猜測,因為成語或熟語的含義很多都在日常中耳熟能詳,但是成語往往來源于古文,在意思和用法結構等方面與古文保持一致,是學生判斷生字詞的最佳參照[2]。
4.語法法
教師應該在復習中強化學生對文言文語法知識的掌握,通過語法功能判斷詞性和詞義,尤其要加強詞語活動現象的訓練。
5.位置法
即通過對應詞語的詞性和詞義根據邏輯關系定位一個生字詞的具體解釋。比如,通過邏輯銜接詞可以判斷該生字詞與對應詞成反義或近義關系,就可以明確該生字詞的所指,類似邏輯關系還有因果關系,并列關系等。
(三)加強解題策略復習
1.以“境”解題
教師在文言文復習中,要引導學生形成語境思維。即在整體閱讀文章后,對文章的主旨大意形成把握以后再開始解題,解題的過程中切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總分結合,每一個字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具體語境下連接在上下文中的要素,必須綜合分析。
2.以“題”解題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審題,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干部分往往隱藏著很多信息,是輔助學生解題,減少學生思維誤區,節約閱讀時間,提高閱讀效率的關鍵技巧。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閱讀前先讀題的習慣。
3.以“文”解題
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對文章關鍵信息的篩選能力,排除無用信息,避免學生在難句處耽誤時間。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審題,規劃考察重點內容,然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定位總主旨句和段主旨句。
4.以“注”解題
很多學生在解題中忽略注解的重要作用,或是不明確注解的主要用法。教師可以通過高考實例引導學生掌握以注解題的方法,注解中往往隱藏著創作背景等信息,不僅僅是對一處詞句的注釋。
5.以“旨”解題
學生對主旨的把握程度將決定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高低和答題準確率的高低。教師要通過大量訓練和方法傳授幫助學生樹立主旨意識,強化學生對文言文主旨的把握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定位法引導學生找準文章中心句,也即是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或者歸納法,通過對每一個段落主要內容的總結歸納出文章的思想主旨。
參考文獻:
[1]童志斌. 文言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楊璐. 高中古詩文典故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