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念圖不僅是物理學習的思維方法,同時也是較為直觀的評價方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概念圖是一種使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滲透;概念圖;教學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課程總目標都要求教育教學能夠促使自主學習,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探索去思考。而從教育現狀來看,還有一部分的學生趨向于生搬硬套,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學科知識做題時苦無頭緒,不能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所在。
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思維現狀,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反思水平,提高自我學習和改進的能力。而概念圖是一項有助于學生提高反思能力的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又可以進行自我審視發現思維缺漏,及時改進。
高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已經發展到形式運算階段,學習策略發展已處于后期階段。在高中生的思維中,抽象邏輯思維成分提升,辯證思維基本形成。與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控能力明顯增強,他們有按自我意識行動的傾向,可以獨立的解決問題,行為的沖動性變弱而目標性、計劃性增強。他們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自己,通過自我評價反省自己的問題,由此可見,高中生已經具備運用概念圖提高反思能力,促進物理學科學習的心理特點。
一、概念圖的涵義
“概念圖”由英文單詞concept map翻譯而來,諾瓦克教授是這么描述它的:“Concept maps are tools for organizing and representing knowledge.They include concepts,usually enclosed in circles or boxes of some type,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 orpropositions,indicated by aconnecting line between two concepts”(翻譯: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包括裝在圓圈或方框中的概念和概念與命題之間的關系,概念之間用連線連接。)
諾瓦克在《學習如何學習》中指出,概念圖是一種元認知策略,能促進學習者進行反思。他認為,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習者把頭腦中的重要知識分層次的歸納并用圖示的方式將隱性知識顯性化,便于記錄和交流。
它包括四個圖表特征:概念(concepts)、命題(propositions)、交叉連接(cross-links)和層級結構(hierarchical frameworks)。概念是感知到的事物的規則屬性,通常用專有名詞或符號加以標記,放在圓圈或者方框中。命題是對事物現象、結構和規則的陳述,是概念之間通過連接詞形成的意義關系。交叉連接用連線和連接語來表示不同概念間的相互關系。(連線是帶方向的直線,它用單向或雙向的箭頭來表示概念間的從屬關系。連接語是放在連線上補充說明意義關系的詞語,要求連接語簡潔明了。)層級結構是指概念的知識結構,最概括的概念安排在圖的最上層,從屬的相關概念放在圖的下層,具體的實例補充在圖的最下層。
二、概念圖的功能
1.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突破基礎關
概念圖作為學生的學習工具,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知識,在整理概念圖的同時反思學習的掌握情況。學生將已學得的知識用概念圖整理出來,將頭腦中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以使復雜零散的知識網絡條理化清晰化,鞏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便于理解應用。這有益于學生突破基礎關,更深層次地理解物理知識。概念圖的制作是個反復循環的過程,學生可以從概念圖的更新過程感受到自己對知識理解的進步,獲得自我效能感。
2.有效的過程評價工具,增強學生探究能力
很多學生總感覺懂得知識但又不會應用,根本原因主要是學生搞不清楚自己解題的思維到底哪里出問題,學生說不清,老師想要幫助也無從下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學生往往是利用作業試題來審視知識的掌握情況,重視結果評價。而對于知識的消化過程、缺漏情況,教師學生都比較模糊,忽略或者是不知如何進行過程評價。通過概念圖的應用可以將學生解題的思維顯性化,清晰明了的表達出自己的物理思維,教師學生都可以很快的找出對所學知識理解不足之處。另外,通過對概念圖的更新也可以直觀方便的了解學生的進步和需要引導改進之處。無論是教師評價,學生間的評價還是自我評價,概念圖都是能較為準確的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的過程性評價工具。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自我探究,也有助于學生間探討、師生交流。困惑解開了才能進步,從探究中體會到樂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強探究能力。
三、具體措施
1.從現有習慣出發,調整改進
在日常教學中發現,雖然部分學生在復習知識時有總結的習慣,但是絕大多數都只是寫下相關的公式,忽略了相關概念、知識點及之間的聯系,以至于總結效率不高,條理不夠清楚、沒有理清關系導致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較為模糊。有總結公式的習慣說明學生有一定的總結反思意識,但方法還不夠到位。教師可以從學生角度出發,調動他們運用概念圖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從總結公式過渡到有效使用概念圖。
2.重在方法的滲透,不過分強調完整性
概念圖是一個總結反思的工具,我們應該從提高學生反思意識和策略的角度,以引導他們養成利用概念圖反思的習慣為主,再逐步提高學生制作概念圖的完整性。如果一開始學習概念圖的時候,就過于強調與標準概念圖的差距,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認為,應該向學生強調的是他們可以進步的空間,而不是直接強調和標準答案的差異,要從學生的角度引導他們努力的方向,通過概念圖提高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而不是僅為了畫出標準概念圖。
3.從個體出發,到合作學習
在大部分學生都大致理解概念圖后,可通過異、同課題的合作學習進一步提高概念圖的應用。異課題,即每組針對不同的章節進行總結,然后在全班展示,互相學習。各組因為知識章節不同不能互相借鑒,從客觀原因上激勵各小組的學生積極討論,提高團結合作能力。而進行同課題的分組對比,可以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是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相互評價的一部分。
實踐表明,運用以上過程引導學生應用概念圖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劉文慶.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反思能力的理論與實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4]王婷婷.概念圖對高一學生物理反思能力影響的研究[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3.
[5]季月麗.運用概念圖培養中學生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6]周淑穎.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課后反思能力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