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笑月
【摘 要】英國自然科學家、哲學家羅杰說:數學是科學的大門鑰匙,忽視數學必將傷害所有的知識。由此可見,數學對于不同時期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是多么的重要,數學是初中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同時更是對學生邏輯推理等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的重要課程。合作與交流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結合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圍繞合作與交流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的重要價值及具體實施策略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希望對于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及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完成能夠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是初中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對學生綜合素養形成及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的教學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團結合作意識、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日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這樣一種背景和趨勢來看,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謂勢在必行。
一、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合作交流模式的重要價值及作用
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基礎學科知識培養的基礎上,更為注重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及自主學習探究意識的培養。初中數學課程作為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現階段教學現狀來看,似乎難以達到標準和要求。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明確
從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教師依舊占據著教學主導的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出來,學習狀態渙散。在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步驟及設計都是教師安排好的,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只要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對教師的問題進行回答即可。就這一過程來說,學生始終處于較為被動的學習狀態,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絲毫不能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當整個教學過程依靠外在壓力推動時,教學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教師教學費勁,學生學習吃力,教學越發艱難。
(二)應用能力需要提高
初中數學考試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學霸”的存在,他們基礎知識扎實,應試能力強。但是在這些成績優秀的學生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高分低能”的學生不在少數。這些“高分低能”學生的特點,總結出來有以下幾點:一,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二,性格較為內向,與同學、同伴交流較少;三,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 ,應用能力較弱。如果回到十年前,這些被我們定義為“高分低能”的學生應該是標準的學習霸王,是學生中的佼佼者,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成績法則”、“分數標準”已經難以適應社會對教育領域人才的要求。全面發展綜合型人才才是社會的需求。
(三)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除了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明確、學生應用能力急需提高的問題外,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還面臨的另外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模式的單一。眾所周知,對于那些對數學課程興趣不濃厚的學生來說,數學教學是極度難捱、極度枯燥的過程;加上教師亙古不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許多學生對數學課程開始產生厭倦心理。教師模式是課程知識傳遞給學生的重要載體和媒介,如果教學模式不能吸引學生關注、集中學生注意力的話,學生對相應模式下的課程知識也會提不起興趣。
通過上文論述,我們已經看到,雖然數學課程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占據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從目前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現狀來看,不管是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似乎都沒有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這樣一種背景和現狀,就合作交流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來說,不僅能有效豐富現階段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同時還能加強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為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發展以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此外,合作交流模式的應用,還能有效轉變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培養和引導學生樹立“學習主人翁”的意識,提升整個數學課程的課堂張力。
二、合作交流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措施及策略
從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來看,一種更新的、效率更高的教學模式呼之欲出。合作交流模式憑借其對學生學習主動性能有效激發的優勢,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下文論述中,筆者從具體教材內容出發,圍繞合作交流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途徑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希望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學生綜合數學素質及素養的提升能夠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一)從知識內容及學生知識基礎出發,合理選擇搭配模式
合作交流學習模式又分為小組合作交流模式與專題交流模式。小組合作交流模式一般應用于日常教學中,在遇到較為重要且具有一定爭議的內容與知識點時,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最好能有合理的固定搭配,如前后桌為一小組等)。但是就這種模式來說,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獨立學習的自覺性有很高的要求,建議可以在一些概念性知識,如“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科學計數法”、“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等數學內容的教學過程來說,建議可以采取這樣一種靈活的模式。但是在這一模式應用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探究題目的合理設定,在保證教學質量和進度上,盡可能的從學生的具體知識構成出發;專題合作交流、探究是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較少的教學方式,但是就專題合作探究模式來說,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提高學生處理問題能力的同時,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但是就這類合作交流來說,教師一定要注意寬度與深度的合理把握,符合當時學生知識層次及邏輯思維能力水平的基礎上,還應預留一定的彈性空間。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作用與優勢,建議教師在進行小組劃分的時候應盡量對學生進行合理搭配,每個小組的水平都應保持在均衡,并且一定要注重優等生與學困生的穿插。
(二)教師角色的合理扮演
在傳統教學理念中,教師的角色較為固定,即教學活動的實施者與組織者。但是在初中數學合作交流模式中,教師的角色應是靈活變動的。在小組合作交流與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是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思路的打開提供一點助力,幫助學生獨立思考過程中信心和成就感的獲取,如“探索規律”這一教學內容來說,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完全由學生單獨完成的話,可能會由于知識過于抽象學生難以深入理解。此時,如果教師可以在講臺上利用具體的數據為學生示范一些數據中存在的規律與現象的話,必然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思考、學習的效率;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組織、引導小組活動,同時還應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去,對學生的思維模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進行現場觀察,充分掌握學生的特點,為今后探究學習開展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參考和依據。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就合作交流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來說,不僅是課程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同時更是從學生發展角度出發,提升學生應用能力、應變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自身角色的重要性,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教學的重心,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幫助學生融入到合作交流的氛圍中去,爭取為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完成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施俊英.高職院校數學實驗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劉蘭英.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特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2.
[3]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學“數與運算”內容的教材編寫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3.
[4]陳燕.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模式構建[D].西南大學,2013.
[5]金麗麗.動態生成的初中數學課堂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6]宋蓓.初中數學解題策略的研究及應用[D].天津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