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敏
摘要:稅源管理是稅收管理的基礎,是實現稅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前提。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為地方稅收培植了豐厚的稅收源泉。不可避免的是在稅源管理運行的過程中也出現稅源監控不力,征管水平不高;稅源監控在管理程序上出現缺位;監控手段落后,監控方法單調;缺乏健全有效的稅源監控運行機制和監控方法等問題。應強化戶籍管理和實施分類管理;強化個體重點稅源管理;全面開展納稅評估,實施深度稅源管理;大力推廣稅控裝置,強化以票控稅制度。
關鍵詞:稅源管理;現狀;問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2-0068-02
稅源管理是稅收管理的基礎和核心,當前由于依法治稅與稅收任務的矛盾、管理手段的相對落后,稅源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也促使稅源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特征,單憑傳統的稅收征管方式已很難適應當前的稅源管理。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獨立于稅務部門的稅源管理單位,對新時期稅源信息化管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為提高稅收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只有逐步轉變傳統稅收管理理念、深化稅源管理,才能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一、稅源管理現狀
稅源管理依靠政府支持,推動政府各部門聯動和社會各界參與稅收環境的綜合治理。通過涉稅信息的網絡采集和實時傳遞,規范綜合治稅流程,實現稅收的源頭共管、信息共享、稅法共護,進一步加強了區域內稅收的征收管理,保障了稅收及時、足額入庫。
(一)全面核查稅源
對規模企業和新增稅源進行核查,及時補充更新稅源臺賬,確保稅源信息全面、真實、有效。
(二)實施分類管理
對重點稅源實行一戶一檔,按月采集規模企業、重點企業的生產經濟指標,動態監控生產經營和納稅情況;對一般稅源定期進行稅負分析,加強政策輔導;對零散稅源了解掌握核定標準及征收方式,做到重點稅源管好、一般稅源管細、個體工商戶管住,統籌兼顧,抓大不放小。
(三)實現信息共享
每月對收集到的涉稅信息進行比對分析,匯總整理后及時傳遞給稅務部門。稅源辦整理、匯總的有關信息與稅務、環保、統計等部門共享,建立起涉稅部門之間信息交換共享的協作機制,構筑稅源源頭控管和信息共享平臺。
(四)深化稅源稅收分析
依托稅源管理系統和稅收排名,研究稅源結構,分析經濟指標和稅收數據,查找稅收增減原因,實現納稅異常情況預警,按季形成稅收分析報告,提出加強稅收征管工作建議,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稅源管理部門成立后,改變了稅務部門一直以來唱“獨角戲”的局面。各基層稅源工作人員采取“分區域、分街道”的工作方法,按照“找門店、不漏戶”的工作原則,逐一登記稅源信息,全面掌握稅源戶的經營地段、經營范圍、營業面積、雇員人數等基礎信息,全部錄入稅源管理信息化系統,依托稅源管理信息平臺,形成稅源信息網絡化。確保納稅人信息準確、真實,對解決稅務部門人手少、工作量大、存在管理盲區等現象做了有益的補充。但在稅源管理部門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
二、目前稅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稅源監控不力,征管水平不高
主要表現在稅務部門在稅源管理上力度不大,欠稅清理力度弱化,對虧損企業不能及時核算其虧損額,所得稅匯繳檢查流于形式等;對于已納入稅源管理的戶數,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稅源底數不清;部分企業納稅意識淡薄,采取無證經營、隱蔽經營偷逃稅款,有些經營戶由公開辦證經營,轉入隱蔽無證經營等,造成漏征漏管。
(二)稅源監控在管理程序上出現缺位
現行稅收征管只是形式上完成了稅務人員由管戶到管事的轉變,而沒有從制度上限制征納雙方人員的違法行為。新征管模式明確強調了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稅收管理的起點,在重視稅務系統內部各環節監督制約的同時,忽視了調動稅務人員加強稅源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管理人員在稅源管理工作中只求不出錯,不求有舉措,只求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只求不被責任追究,不求有功創新和開拓進取。
(三)監控手段落后,監控方法單一
從我國目前稅源監控的現狀分析,不僅整個監控環節滯后、范圍狹窄,而且方法比較單一,多側重于對事后靜態信息的分析、評價,對納稅人經營活動的全部信息進行事前、事中動態監督做得不夠,沒有形成納稅人、金融、稅務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及相互制約機制。稅源監控方式以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為主,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和征管信息化仍處在研發階段;國稅、地稅、工商、財政、電力、社保等部門信息尚未聯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所掌握的納稅人信息不能及時傳遞,無法準確、廣泛、及時地獲取納稅人的全部信息;納稅人識別號不夠規范、統一,加重了稅務機關共享稅源信息的難度。
(四)缺乏有效的監控運行機制和監控方法
對稅源監控工作應由誰去做,做什么,采用什么手段做,有何具體要求和評判標準,稅源監控指標如何設置得既科學合理,又便于操作,缺少一套規范的程序和運行機制。
三、突出稅源管理重點,夯實稅源管理基礎
精細管稅就是抓住稅收管理重點,應因地制宜,著重研究和完善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及重點環節管理辦法,實行行業管理和區域管理的科學分類管理方法,狠抓源頭,加大管理力度和深度,全面實施稅源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實現稅源管理質效提高的目的。
(一)強化戶籍管理
一是建立戶籍巡查制度。實行稅收管理員日常巡查、稅源管理部門定期組織綜合巡查、上級部門抽查巡查的辦法,實地檢查戶籍管理情況。二是建立部門登記信息定期交換制度。結合工商、稅務、民政、質監等部門登記情況,實行登記信息比對,清理出未辦稅務登記戶。三是稅源管理部門定期組織開展戶籍清理。可實行兩至三年組織一次,抽調各稅源管理部門對戶籍管理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堵塞漏征漏管。
(二)實施分類管理
一是分類管理要堅持“便于管理、便利辦稅、有利于提高稅收征管質效”的基本原則。按納稅人行業、經營規模和納稅人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管理。二是分類要明細。就目前國稅部門稅源管理對象看,按規模大小可劃分為重點稅源大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稅種類別可劃分為“兩稅”納稅人和國、地稅共管戶所得稅納稅人;按納稅人行業特點可劃分為工業生產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飲食服務企業、商貿企業、超市、專業市場等。三是制定各類別納稅人稅收管理辦法,對管理內容、管理方式、管理責任等要重點研究,優化行之有效的行業稅收管理辦法。
(三)強化個體重點稅源管理
按照“抓住大戶、管好中戶、規范小戶”的個體稅收管理原則,及時掌握個體大戶的生產經營變化和納稅情況;大力推行建賬建制工作,督促納稅人規范建賬,實行查賬征收;積極推行電子定稅,按照“人機結合、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集體審定”的原則,使定稅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實施個體稅收動態管理。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對個體稅收實行動態管理,掌握納稅戶經營狀況和稅源動態,對定額異常戶及時按規定進行定稅調整。積極研究和推行個體定稅方法,以耗定產測銷、實地蹲點觀察、成本費用倒推、投入產出分析、最低定額控制和稅控收款監控等方法,實現比對分析。
(四)全面開展納稅評估,實施深度稅源管理
開展納稅評估是新時期強化稅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要以全面開展納稅評估為核心,不斷挖掘稅源管理的深度,減少漏征漏管,增加稅收收入,有效防范征納雙方的稅收風險,降低征納成本,提高稽查部門打擊偷逃騙抗稅行為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為納稅信用等級評定提供基礎信息和依據,推動建設納稅信用體系乃至誠信社會進程。要不斷充實完善納稅評估“一戶式”納稅信息系統,利用該系統對納稅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對納稅評估發現的一般性問題可由稅務機關約談納稅人,通過約談進行必要的提示和輔導,引導納稅人自行糾正,在納稅申報期限內的,根據稅法有關規定免予處罰;超過申報納稅期限的,加收滯納金。要不斷豐富和完善評估方法,將稅收財務指標分析和數量經濟模型分析有機結合,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根據稅收財務指標確定指標預警值,與被評估企業各指標值逐一比對,對企業申報數據的合理性做出評析,提出警示;借助數量經濟模型估算企業應納稅額的總量,根據估算稅額和企業實際繳納稅額的差值及差異率來篩選疑點對象。不斷完善納稅評估指標體系和信息化預警系統,根據實踐不斷改進數量經濟模型,以實施深度的稅源管理。
(五)大力推廣稅控裝置,強化以票控稅制度
要堅持不懈地推進稅控裝置的應用和發票管理。推廣應用稅控裝置是稅務機關及時、準確掌握納稅人經營原始信息,強化稅源監控、堵塞稅收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發票在稅收征收管理中的作用,以票控稅,強化稅源監控。推廣稅控裝置目的在于通過“票表比對”達到“以票控稅”。要有計劃、分步驟地在商業、服務業、娛樂業、交通運輸業以及其他經省級政府確定適用的行業推行稅控裝置。對安裝、使用稅控收款機的納稅人,要采取有效措施,監督用戶完整錄入每筆經營數據,逐筆打印稅控發票,做好納稅人申報表填報數據與稅控收款機用戶卡所記錄開票金額的比對,嚴格按規定辦理申報受理、開票征稅和用戶卡清零解鎖等事宜。
(六)建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良性互動機制
要從建立科學的稅收分析方法體系人手,按照“宏觀、中觀、微觀”逐漸精細化的辦法,通過稅收與宏觀經濟稅源分析,對稅源全局或區域進行“宏觀掃描”,通過分行業和分稅種的分析,對稅源進行中觀剖析,通過對具體納稅戶的評估,對稅源進行微觀的挖掘。針對稅源管理的覆蓋面不夠全面,科學性、實用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的現實狀況,建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良性互動機制,是強化稅源管理的核心戰略。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就是要將稅源管理的分析、評估和稽查三個不同環節統籌考慮,優化管理流程,在內部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構建信息共享、良性互動、有機統一的工作格局。其核心就是要在稅收分析、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三者之間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和雙向反饋機制,形成一個以稅收分析指導評估和稽查,評估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保證評估疑案的有效落實,評估與稽查反饋結果改進評估分析和稅收分析工作的機制,以及時發現征管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薄弱環節,正確把握征管要點,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
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納稅評估的方法和機制,著力打造高質量的稅務稽查工作體系,理順工作流程,真正實現以分析引導評估,以評估協助檢查,以檢查促進管理;要積極構建兩個層面意義上的良性互動機制,一是上下級稅務機構之間的縱向層面的互動,另一個是同級稅務機構內部征管、稅政、稽查等各部門之間的橫向層面的互動。要明確各個部門、各環節的職責,使上下級之間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的互動成為具體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可以從良性互動機制的任一環節啟動該機制,以及時發現和堵塞稅收征管的漏洞,促進征管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