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韓玉曉
[摘要]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科學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對專業建設與發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文章在市場調研、理論分析及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著重探討了該體系建立的意義、應遵循的原則、需注意的問題、主要指標及實施的保障。
[關鍵詞]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80
準確把握高職高專教育的內涵,緊密結合老年服務行業需求,建立一套既反映高職高專教育特點,又符合老年服務行業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對推進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發展,培養社會急需的高端技能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建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具體到老年與服務管理專業,就是以老年服務行業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培養適應該行業具體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這便不同于本科院校培養的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必然要求在人才培養評價的指標與評價方式上也要有所不同。但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還是以本科院校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評價為參考依據,符合高職高專教育本質及老年服務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相對欠缺。而評價體系是評價工作的出發點與依據,建立科學完備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對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起著指導作用。
當前社會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老年與服務管理專業更是如此。高職高專院校是培養一線應用性老年服務業人才的搖籃,沒有符合該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就會導致人才培養的盲目性,易引發培養目標的錯位與偏差,造成市場急需該專業高技能人才卻沒有合適人選,而大批該專業高職畢業生又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因此,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立,既是老年服務行業發展的需求,也是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必然要求。
2建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原則
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立,既要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又要結合行業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還要便于評測。總體看來,該評價體系的建立應遵循下述幾點原則。
2.1應用性原則
高職高專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為社會培養動手型、應用型人才。因此,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立,不論是培養定位、專業設置、人才規格、培養方式、師資建設,還是培養質量等評價項目及其具體評價指標,都應緊扣高職高專教育的宗旨,堅持應用性原則。
2.2綜合性原則
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全面性一是表現為指標體系的完整性,即包含了所需考慮的因素,無疏漏指標;另外,指標體系中各指標間要獨立,即各指標具有不可包容性和不可替代性,且沒有重復指標。
2.3可比性原則
在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中,各指標應有穩定的數據來源,要能體現不同評價對象某一方面的共同本質,在同質的前提下經過量的比較,確定其質的差異性。
2.4靈活性與可操作性原則
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建立,應充分考慮各種外在因素的變化及其影響,要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各高職高專院校及相關評估部門運用。同時,要求每一評價指標在實際操作中盡量具有實際測量性。
3建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應注意的問題
3.1做好評價前預備工作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評價方式是標準參照,而非常模參照。即評價時,是考察被評價者達到評價標準的程度,并非與他人比較。因此需要事先制定出一套相應的能力標準與評價項目,建立新的評價指標體系,且不同地區、不同高職院校、不同專業設置都應有其自身特色,因此可將評價內容與開設課程相結合,減少重新制定評價指標體系所帶來的工作量,亦使評價內容與人才培養方案相一致,同時使教師更容易接受與推進學生質量評價體系。
就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而言,首先,應確定該專業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標準,在制定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一方面要確定此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標準,同時還要明確每門課程的能力標準,并與專業標準一致。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里學生應該達到的能力標準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3.2評測項目及其指標的確立應體現高職高專教育本質
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各評測項目及觀測點的確定要遵循職業教育的宗旨,注重對實踐教學、產學研結合情況以及“雙師型” 教師隊伍建設觀測的力度,人才培養定位要強調應用性,人才培養質量要強調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3.3評測項目及其指標的確立要以老年服務行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為依據
評價體系要想有助于老年服務行業高端技能人才的成功培養,則評價體系中各評價項目及其指標的確立就應以老年服務行業對人才的實際要求為出發點,走實踐教學的橋,拓成功就業的路。
4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主要指標及說明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主要指標及說明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經行業專家的多次論證,結合多年的人才培養實踐,我們總結出一套既遵循高職高專教育本質又符合老年行業發展特點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4.1人才培養定位
以高端技能型人才為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充分體現高技能型應用性人才特點;符合老年行業服務性強的特點。
4.2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規格
每年進行有關人才數量、質量規格和服務面向的人才需求預測和職業崗位要求調研;根據崗位需求開展專家論證;依據市場需求預測和崗位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和調整;人才培養規格符合崗位需求。
4.3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體系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突出;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不低于1∶1;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
4.4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現代化教學模式使用率>80%;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對教師教學滿意度>80%;必修實踐課開出率達100%。
4.5教學管理
有健全的教學監控和學生監管體系;有嚴格的管理規章制度;各主要教學環節有明確具體的質量標準和相關人員工作規范,且實施效果好;每年一次畢業生跟蹤調查和新生素質調研。
4.6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技能資格考試通過率>90%;畢業生當年年底平均就業率>90%;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素質滿意率>80%;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稱職率>80%。
5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實施的保障
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實施需要政策的引導、社會的配合與學校的支持,主要應確保以下幾個方面。
5.1評價隊伍要合理
評價隊伍既要有深諳高職高專教育內涵的學者,更要有具備老年服務與管理行業一線實踐經驗的專家,且行業專家應占較大比重。
5.2用人單位的評價要重視
通過對生產第一線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實際能力和工作表現進行追蹤調查,深入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為今后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客觀依據。
5.3部分專業課程或實踐能力應與社會評價體系接軌
部分專業課程或實踐能力方面的要求,尤其是涉及證書考試的課程,應與社會接軌。像上崗證書、特定行業的從業許可證書等證書,應直接通過社會上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和技能等級考試而獲得。
5.4以形成性評價代替終結性評價
對高職高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既要注重對畢業生質量的評測,也要注重人才培養過程中各重要環節的評測,尤其要注重對校企互動的觀測,了解校企互動的深度及效果等。此外,還要實行不定時評測,對人才培養的各環節進行突襲性評測,防止造假行為的存在,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王紅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之有效途徑[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64-66.
[2]冷余生從質量爭議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的現狀和任務[J].高等教育研究,2007(3):2.5.
[3]萬方秋,唐左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