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燕
摘 要: “交流—互動”教育模式是適應我國高職教育中“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有效教學模式。“交流—互動”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教學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本文重點闡述“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及其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交流—互動” 高職英語 教學應用
引言
近年來,我國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積極展開素質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在當今高職英語教學課堂中,為了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師更要注重“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蘇格拉底說過:沒有一種方式,比師生之間的對話更能提高溝通能力,更能啟發(fā)思維技能。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主動探索,從而提高自身英語知識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
一、“交流—互動”教學模式
“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具體指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特別注重突出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可概括為:教師啟發(fā)—學生自學—組內交流—班級交流—展示評測。“交流—互動”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引導是學生“學”的前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探究,之后進行組內、班內交流,最后做出評定,并進行運用。“交流—互動”教學模式涉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師生與教學環(huán)境之間的多向互動,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能夠通過自主認知、生生交流、師生交流,提高自身英語知識水平,以及英語交流表達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升自己。
二、應用“交流—互動”教學模式
在高職英語課堂中怎樣應用“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對此,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教師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
在當今教育理念之下,教師扮演著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交流—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引導是學生“學”的前提。教師的有效引導可以極大地發(fā)揮課堂中學生的主人公作用,從而讓課堂教學價值最大化。教師在發(fā)揮指導作用時要注意眾多問題,我簡述如下。
(1)充足的課前準備。對于一堂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交流—互動”模式的課堂,要講究“教師精講,學生多練”,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的課前準備,要對教學目標、高職學生有充足認識,也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在課堂上所要提出的問題及后備方案。
(2)課堂的監(jiān)管、引導。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靈活應變,需要對課堂中發(fā)生的一切活動進行有效引導和監(jiān)管。比如要學習某篇文章,教師先要對該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本文的背景有整體認識,可提出幾個關于本課內容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之后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并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先自主解決,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組內交流時,教師要與組內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給學生提示,同時要做好課堂監(jiān)管,控制好課堂秩序,避免班級因討論問題而混亂。組內交流后,教師要組織進行班內交流,班內交流時,老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言,引導學生對客觀地認識提出觀點。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英語是一門語言,英語課堂涉及聽、說、讀、寫、譯等方面,所以更需要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探索、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目的。要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認為要通過以下方面進行。
(1)學生自主學習。高職院校的學生思維活躍,具備自學能力,高職學生自主學習中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公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基礎,學生需要根據(jù)老師的指引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培養(yǎng)自學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組內、班級內的相互交流奠定基礎。
(2)生生交流。在課堂中,生生交流主要是在小組內、班級內進行。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先在4—6人的小組內進行交流,組內交流能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學生在組內交流中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傾聽并評價別人的思考,同時吸取觀點補充自己。小組交流要選派小組代表整理本組觀點并在全班內發(fā)言。班內發(fā)言可以讓一些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同時能讓學生看到同一問題在不同角度、不同思維下的理解。
對于英語學科來說,語言的掌握需要大量語言輸出過程,學習英語就需要大量地交流。組內交流和班內交流充分確保了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引下直接參與課堂,在與同學的交流與互動中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
3.注重評測及運用
“交流—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在以自主學習為基礎的組內、班內相互交流中,要注重客觀評測,并及時“學以致用”。高職英語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高職學生具備思維活躍、表現(xiàn)力強等特點,學生在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中要積極對自身觀點、他人觀點、小組觀點進行客觀評價,這也是一個運用英語、提高英語水平的過程。
評測過程需要老師的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更全面地進行各個觀點之間的對比、交流。在評測過程中,同學之間會有多種思維的碰撞、觀點的交流,學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獲取更多,擴大自身視角。另外,高職學生更需要獲取能夠適應將來工作所需要的職業(yè)素質,學生在評測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競爭力、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同時也鍛煉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
三、結語
高職英語的教學目的在于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尤其注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高職英語課堂需要發(fā)展成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合作學習的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的“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體現(xiàn)素質教育,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2]馬蘭.合作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宋秀靜.高職英語教學采用“交流—互動”模式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5,3.
[4]邵丹.大學英語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探索[J].安徽文學(教育廣角),2006(11).
[5]尹揚帆.中國高校英語教學與研究[C].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