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要建設高效的學習小組,科學設計學習內容,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合作學習,還需要老師科學、有效的指導和評價。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指導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16-02
一、建設高效的學習小組
(一)科學建立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開展,首先要建立學習小組,在組成時考慮“質和量”兩個因素。在人員“質”的方面,按照學生的知識程度和能力水平搭配,由好、中、差三類學生組成小組,使優等生可以帶動學困生,在學習上共同進步;在人員數目上,小組規模不大,由4-6人組成。成立小組后,讓小組集思廣益,共同磋商,為小組起一個富有創意、積極向上的組名,并且制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和個人的奮斗目標。
(二)科學建立合作規則
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小組內的相互合作機制、課堂和學習紀律的互相監督機制及競爭機制。教師在每個小組內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并有共同遵守的小組合作學習常規:(1)合作前要認真獨立思考。 (2)勇于承擔任務,既要積極完成自己的任務,又要相互協作、密切配合,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3)遵守課堂紀律,不喧嘩,不干擾他人,不講題外話。(4)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5)尊重他人,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時候不插話,有不同意見等他人說完再說等等。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的任務一定要適合學生合作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有合作學習的價值,能夠激發學生的合作欲望。要選取那些內容可分解,可讓每個合作成員有明確任務,又比較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其次,討論的問題要有思考性、啟發性、探究性。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促進作用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教師要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要下組參與學習討論,靈活運用教學機智,調整學習時間,同時還要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現的方法,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的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三)建立促進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1.教師合理地評價小組合作的學習效果
在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我們可以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評價機制,以鼓勵為主要手段對學習小組進行評價。課堂上依據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將展示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進行。個人展示那些基礎性、較容易的知識點,采用搶答和點名兩種方式,對回答正確的同學,不光給所在小組記分,而且要對該學生進行表揚。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隨機方式請同學回答,并把成績記入各組,這樣可以使每位同學都有一種緊迫感。每個人都有被抽查的可能,最大程度避免“與我無關”現象的發生,也可以使每位同學都能體驗自豪感。課堂結束時老師匯總各組個人和集體的得分并填入表格,作為各組評選的依據。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學生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
2.開展自我評價與學生互評
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學生,評價的對象也是學生,因此要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開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使他們發現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科學的、合理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學生之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讓所有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春林.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關鍵設計[J].云南教育,2010(Z1).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施[J].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7).
作者簡介:
盧錫芳(1967.3-),女,漢族,廣東廣州人,本科,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生自主學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