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教育者傳授和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高效課堂的概念在是新課改的背景下提出的,它主要是針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而進行的一些創新和提升,從而構建符合新時代教育要求的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是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教師通過運用一些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主觀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運用已知知識探究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這些都是新課改賦予課堂新的要求和方向。本文就如何構建新課改下的高效小學數學課堂展開討論,希望給相關教育工作者以啟示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24-01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教育者傳授和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但課堂教學的現狀卻不十分令人滿意,純灌輸式理論教學現象依然存在且質量不高,學習效率低,問題深度不夠,重難點不突出問題嚴重。因此如何讓課堂教學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形成高效率的課堂,是目前教學改革中著重研究的問題之一。其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亦是如此,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導致其數學邏輯性并未完全養成,數學成為小學生學習知識中較難理解和掌握的一門學科,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已刻不容緩。
高效課堂的概念在是新課改的背景下提出的,它主要是針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而進行的一些創新和提升,從而構建符合新時代教育要求的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是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教師通過運用一些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主觀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運用已知知識探究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這些都是新課改賦予課堂新的要求和方向。本文就如何構建新課改下的高效小學數學課堂展開討論,希望給相關教育工作者以啟示和思考。
一、構建小學數學高效教學體系
“治大國,若烹小鮮。”,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構建必須認真仔細地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合理的計劃、組織、監督和調節。首先,教學內容的選擇就十分重要。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將教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對先關生活的體驗來領悟其中的數學知識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模式,即教學的情境設計。它就像數學課堂上教師的一把魔法棒,能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以學生為中心,激活他們潛在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興趣。當然教學的情境設計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個性的差異化,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就其作為教學的設計的出發點。
其次,教學策略的選擇要適當。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是絕對高效的,不同的教學內容有其自身的特性,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與之相合適的教學策略。此外,外界條件也是實施教學策略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如教學資源、學生情況等,通過優勢互補來推動教學活動有序、高效地進行。如:某些知識點無法開展小組學習或探究式學習方式,而最適合它的方式就是直接講授,那么教師不必糾結于教學策略的選擇,運用最恰當的方式就是最佳的選擇;與之相反,有的知識點能夠通過情境創設與現實情境聯系在一起,那么教師應該積極運用,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高效的學習效果。總而言之,教師關注的重點并非某一種教學策略,而是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問題所涉及的數學思想。高效課堂教學重點關注的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學生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根據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一個高效的課堂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體系。第一,教學內容必須緊跟新課標的要求,包括知識點、技能點和情感培養;第二,教學策略要適合教學內容要求,主要包括兩種:直接講授和引導講授。直接講授包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練習提高、測試鞏固等內容;引導教授則是通過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到一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探索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第三,對教學過程必須總結與反思,不斷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做到“多問少講,啟發引導;分層設組,互動交流;錯誤辨析,評價鼓勵”。
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策略
有了完整的高效課堂體系并不能夠發揮其全部的作用,還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關鍵策略來實現。下面以幾個例子來進行闡述:
如:教師在講授“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可以設計一些小活動。教師給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紙將其對折,把其中一半涂上顏料;然后將紙張再對折,觀察顏料所占據的比例;再對折,再次觀察顏料所占據的比例。學生在觀察中發現,顏料所占據的比例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二以及八分之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本來較抽象的概念用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效果比直接講授會高效很多。
又如:教師在講授“減法性質”時,學生對“a-b-c=a-(b+c)”形式的轉化難以理解。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情境設計來輔助教學:楊老師去書店買書,買了一本《數學優化設計》和一本《四年級數學全解》,一本《數學優化設計》13元,一本《四年級數學全解》11元,楊老師付了25元錢,請你幫楊老師算一算,書店收銀員應該找給楊老師多少錢?學生會提出很多計算的方法,挑出其中適合本次教學內容的兩個進行分析和引導。如“楊老師本來就25元,買了一本《數學優化設計》用去13元,還剩下12元;又買了一本《四年級數學全解》用去11元,最后應該找回1元。”;“楊老師買了一本《數學優化設計》用去13元,又買了一本《四年級數學全解》用去11元,一共用去24元;楊老師給了店家25元,應該找回1元。”,兩種思考方式可以總結出上面的結果。
當然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兩面性,任何新鮮事物都需要不斷摸索經驗、總結教訓,從而完善體系,高效課堂亦是如此。
首先,有些改革較為激進的教師完全放棄直接講授的教學方式或者將不適合情境化的知識點略去不講,其實這是不科學的。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可以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很多知識點或許現階段學生無法與自身的生活聯系在一起,但并不代表這些知識點沒有其存在和使用的意義及價值,而且適當的直接講授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接觸到研究對于自身的影響,這為他們以后的再學習、深造乃至研發都是有好處的。
其次,課堂設計要適當。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有的教師過度運用提問的方式,其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一堂課如何全部由問題貫穿,其結果很可能是表面看著熱鬧,實則學生缺乏深入的思考。而且問題的選擇也十分重要,設置問題并非僅僅是活躍課堂,應該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思考,沒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會讓學生走神。此外,鼓勵式點評也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當教師將表揚變成一種口頭禪,學生對于教師的這種輸出不再有興趣,那么表揚慢慢就失去了鼓勵的效果,就如“白開水”般無味。
最后,教學形式只是一種方法和手段,教師必須抓住教學的核心——知識的傳授和思維方式的培養。高效課堂不僅是一個熱鬧的課堂,更應該是一個思考的課堂,學生在這里學習知識,培養自學能力,在考慮到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和平臺。
參考文獻:
[1]劉希仁.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流程式的探究[J]學周刊 2011.
[2]郭淑梅.小學數學自主高效課堂之我見[J]小學時代 2011.
[3]王鴻.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讀寫算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