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
摘 要:職業道德素質是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中的核心要素,培養畢業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職業學校應采取“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貫穿于就業指導的全過程、開發行業職業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等策略。
關鍵詞:職業道德;培養;就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020-01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從事職業勞動應遵循的與職業活動相適應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質及行為規范。職業道德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分支,也是職業學校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如今,因供大于需、供需錯位導致畢業生就業壓力愈來愈大,用人單位對被聘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除了測試擬聘者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外,還極其重視考察其道德品質。職業道德素質是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中的核心要素。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道德素質要素
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以適應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就業指導應依據專業對口行業對崗位人才所需素質的要求,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把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放在學校培養的核心地位。
1、職業道德素質與就業競爭力
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是職業素質的核心主題。就業競爭力是指畢業生經過在校階段的知識學習和能力鍛煉,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比競爭對手更能夠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需求的實際能力和比較優勢。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用人單位更為看重學生的敬業精神、協作精神、誠信意識、人際溝通能力等“軟實力”,即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合格的專業技能,更強調學生要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正如很多單位錄用人才時都強調:有德有才者破格錄用、有德無才者培養使用、有才無德者限制使用、無德無才者絕不錄用。 所以,就業指導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而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應聘技巧,要告訴學生職業道德對其畢業后順利求職、成功就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校學生,一方面要在專業技能方面多下功夫,以勝任將來的專業工作崗位;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為就業儲備職業道德軟實力,因為職業道德素質決定了將來的工作態度。
2、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包含要素
個人良好的職業道德包括敬業精神、誠信意識、團隊精神和遵守職業紀律等,更通俗地說,就是講誠信、有責任心、保守公司的機密、對企業忠誠、不傳播與工作無關或有損公司的小道消息、團隊協作和守時等。其中,愛崗敬業、勤勤懇懇是個人職業道德的基本品質,在此基礎上心懷遠大目標、行動執著追求的人則能夠為企業同時也為個人創造更大的財富。敬業常常是用人單位對員工提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首選。具備敬業精神的人往往很珍惜就業機會,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充滿熱愛和敬重之情,甘于為工作付出和奉獻并從中感知實現自我的成就感。敬業精神也是個人品質的表現,反映了一個人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具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明確的目標選擇、認真負責的態度、忘我投入的志趣。所以,敬業精神不僅是人們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高度熱愛,也是一個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具體表現,是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基礎,更是做人的高遠境界。誠信即誠實和守信,即在職業活動中要做到言行一致、實事求是。誠信是個人一種高尚的道德品德,更是職業道德素質不可缺少的要素。
團隊精神是員工職業道德素質中必不或缺的要素。成功的企業必然都擁有凝聚力超強的高效團隊,因為只有團隊員工之間彼此了解、取長補短、氣氛融洽,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現代很多的職業活動都是項目式運作,尤其是在很多跨學科的新興產業領域,更強調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聚集一起而共同完成一項工作。
職業紀律是職業道德的底線,也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行規約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紀律。員工如違反了職業紀律,輕者會被企業予以警告、處罰,重者會招致被企業開除,最嚴重的甚至會觸犯到國家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遵循職業道德方面,個體首先要習慣嚴格遵守職業紀律,既保證工作秩序正常進行,也有利于樹立自已遵守職業紀律、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形象,從而使自己的職業生涯得以更好地延伸和提升。
二、加強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策略
為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要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并貫穿于就業指導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在技能學習、實習的過程中,體察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并努力內化到自己的行為當中,成為自覺行動。
1、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首先,注重增加相關的法制教育內容,因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法制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規范職業道德。其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金錢觀,提倡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作為學生的學習追求,最終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將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貫穿于就業指導的全過程
我國就業指導既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又要根據中國國情狀況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當前通過就業指導提升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尤為關鍵,為此要落實把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貫穿就業指導的全過程。就業指導不僅要解決學生即時就業率的問題,更要關注學生的中長期就業率,即要關注有多少學生經過試用期后能夠真正被用人單位留下來。通過就業指導要讓學生更加關注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等走上工作崗位后因為兼具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為提高就業指導的成效,除了通過專題講座、開設指導課程外,還應為學生提供就業法律及政策指導、就業心理輔導等,為學生到對口單位深入實習創造條件。
3、開發行業職業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
為大力提高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效果,教師需在有限的課時內,針對本地區、本專業的特點,立足于本校的校情和生情開發出實用、有效的行業職業道德校本教材。
總之,用人單位對員工綜合素質的普遍要求都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成為當前院校學生教育的重要任務,學校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只有畢業生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學校才能堪稱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