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琴
摘 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jīng)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幼兒教師當前所面臨的重要任務就是努力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靈活多樣的方法永遠是吸引幼兒的最好武器。
關鍵詞:大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144-02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jīng)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正如《綱要》中所說:“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可見,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靈活多樣的方法永遠是吸引幼兒的最好武器。
一、在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中激發(fā)幼兒的表達興趣
《指南》中指出:“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教師應注重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種“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的平等、寬松的語言交流氛圍,使幼兒敢想、敢說、敢問。教師要關注幼兒之間的交流,幫助他們參與問題的討論,無論是幼兒同伴間的討論還是與教師的交流,教師都應以平等的身份出現(xiàn),給予肯定或者幫助。不管是哪一類幼兒,不管他們的問題有沒有價值,也不管他們講的完不完整、對不對,教師都應力爭做到不輕易打斷、否定幼兒的提問或者談話,盡可能讓每個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這種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使幼兒說話沒有負擔,“敢說、樂想”,能按照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合理想象,多角度地思考與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設了寬松、和諧的氛圍,成為每個孩子的朋友,與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游戲,摸一摸孩子的頭,拉一拉孩子的小手,對孩子們豎起大拇指,架起孩子們交流情感的橋梁。慢慢地,孩子們愿意和老師交談了,愿意把家里有趣的事講給我聽,我又不失時機地為幼兒營造一種暢所欲言的語言環(huán)境,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自由交談。如:用點心前、用餐前、午睡前、穿脫衣服中與同伴輕輕地交談。久而久之,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變得無話不說了。在交流中,老師也要當一位“有心人”,一位出色的聽眾,記錄下幼兒的語言,及時鼓勵他們用好詞好句,是幼兒在說話中體驗成功,樹立信心。
幼兒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積極參與,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體驗。
二、在日常談話中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談話是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談話可以比較具體地掌握每個幼兒的口語發(fā)展水平,如發(fā)音正確與否,詞匯的掌握情況、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程度等,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口語中的錯誤并給予糾正,增加有效指導幼兒練習表達的機會。幼兒在集體談話或個別談話中,由于語境比較輕松自由,較容易暴露自己的問題,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指導的契機。
談話的內容應是幼兒感興趣的或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對幼兒來說是否親身體驗過,是否有類似生活經(jīng)驗是激發(fā)他們興趣的重要原因,有了相似經(jīng)歷的基石,幼兒在面對這樣的談話活動時有充分的“發(fā)言權”。這學期中,我利用晨間談話時間、餐前準備時間和孩子們交流了“我最喜歡的早餐”、“德克士和肯德基”、“中秋節(jié)的月餅”、“生活中的符號”、等話題。由于這些話題與孩子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他們能積極思考,從而豐富了談話內容,活躍了談話氛圍。
盡管談話的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興趣,但并不是讓幼兒空談、亂談。教師還應該把一些語言要求如詞匯的運用、談話方式、談話思路蘊含在談話內容中。如:在“我喜歡的糖果”這一談話活動中,我提出了三個要求:“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帶來的糖果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請幼兒談談自己最喜歡哪種糖果,為什么?請幼兒談一談自己覺得哪一種糖果最有趣,為什么?”在每一個要求提出后,我都讓孩子們圍繞這個問題談論。通過提問和引導,孩子們逐步開拓、發(fā)展“我最喜歡的糖果”的談話內容,從而給幼兒提供了學習運用新的談話經(jīng)驗的機會。
三、巧用“討論法”促進幼兒表達能力
作為一種廣泛運用的教學方法,討論法在幼兒語言活動中廣為運用。通過討論,幼兒可以發(fā)現(xiàn)彼此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從而達成理解的一致或深化對問題的理解。通過討論,可以加深幼兒和教師、同伴之間的情感,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大家在交流的過程中,敞開心扉,產生共鳴;通過談論,可以對一個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如在學習了主題活動《相反國》中的故事《吉吉和磨磨》后,我們班開展了一次辯論活動《吉吉好?還是磨磨好?》。在辯論中,有的孩子認為吉吉好,做事情快,不磨蹭。有的孩子卻認為磨磨好,雖然慢一點,但做事仔細。孩子們積極辯論,各抒己見。孩子們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后,我又問孩子們:“你覺得哪些事情快好?為什么?哪些事情卻要慢好?為什么?”問題拋出后,寶貝們都搶著發(fā)言。“醫(yī)生在搶救病人的時候,應當快一點。”“消防員叔叔去救人的時候,也要快”“劉翔叔叔跑的快好”;“我們在過馬路的時候,應該慢一點注意安全。”“爸爸開車要慢一些才好。”
討論應發(fā)教師和幼兒之間,幼兒和同伴之間的互動,讓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接納對方,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進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在語言交流及展示中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信心
大班幼兒言語發(fā)展水平比中、小班的發(fā)展的要快。大班幼兒愛于表現(xiàn)自己,并且模仿力強。為了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自信心,我們班在學期初,開展了“最棒的我”活動,每天在固定時間讓幼兒輪流在全班幼兒面前介紹自己和家庭,并為小朋友表演一個自己最拿手的節(jié)目。通過這種方式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和勇敢表達的機會,大大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極大地滿足幼兒的表現(xiàn)欲望,促使幼兒在增強自信心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五、在游戲中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的發(fā)展與思維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聯(lián)系,要讓幼兒會說,還必須重視對幼兒進行定向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訓練,養(yǎng)成他們說前先想的習慣,把思和說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訓練的重點和切入口放在游戲活動上。
在區(qū)域游戲中,我在圖書角投放故事書,有聲設備、圖片等各種聽、說、看的語言材料。讓幼兒看一看,玩一玩,說一說,如看著圖片用多個形容詞說一句好聽的話;或由一位幼兒描述,一位幼兒聽后猜猜他說的是什么,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詞匯,又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通過模仿成人扮演角色。幼兒選擇的角色往往是自己生活熟悉的人,而模仿的事往往是生活中看到的事,對幼兒來說比較容易表達完整,因此可以引導幼兒,把自己扮演角色所做的事完整地講述出來。
表演角也是幼兒最喜歡的區(qū)域活動,因為在表演角里有他們熟悉的道具、服裝,有他們喜歡的飾品、場景。他們看見這些材料就能想起一個又一個動聽的故事。拿起這些材料就能沉浸在美妙的童話世界中。表演角中,幼兒的心態(tài)是開發(fā)的,他們不怕說錯、做錯,能無所顧忌地開展思維活動,敢于表現(xiàn)他人之所未發(fā)的見解。通過表演角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增強了,詞匯量也豐富了。
事實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是在幼兒與他人交往和主動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完成的。教師是幼兒語言模仿的一個重要對象,因而要特別注意自身語言表達水平可能帶給幼兒的各種影響,要通過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給幼兒以正確的示范,避免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敢說、愿說、會說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