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剛
摘 要: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抽象性、系統性的學科。如何使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這是小學數學教師長期的有意識的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對此,在本文中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幾點對策措施,供業內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84-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于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學習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任務。國內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切能力中,思維能力居于核心地位。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呢?筆者以為,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為了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就必須確立一種以學習和學生為教學中心的觀念,創設一種尊重學生的氛圍和環境,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變老師“教”為學生“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敢于創新。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熱情洋溢,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創新精神,誘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挖掘教材中的潛在樂趣,變苦學為樂學。讓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巧妙設疑,鼓勵求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思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善于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現行課標教材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課本中專門設置了大量的主題圖,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例子,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當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善于設疑,巧于設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完“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內容后,提出了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五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六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n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這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發了學生實踐、探究、討論的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求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具體表現,必須從培養求異思維能力著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靈活多變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靈活多變即思維敏捷、隨機應變,對于疑難問題能提出較多的思維和見解。教師在教學中,應力求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思考問題,注意培養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舉一反三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在求異中培養創新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選擇具體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誘導學生的求異意識。對于學生在思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求異因素要及時肯定,給予表揚。如:“某修路隊修一段路,原計劃每天修800米,9天完成任務,實際只用8天就仝部完成任務,實際每天比計劃多修多少米?”按照常規解法為:800x9÷8-800=100(米)。有的學生說:“800÷8就可以了。”他說:“9天任務8天完成,提前了一天,原來一天修的800米就必須分在8天內去完成,因此800÷8也就是實際每天比計劃多修的米數了。”當問題已經解決時,有的學生思考仍在繼續,這正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最好時機,有的同學說:“我還有一種解法。”或“我想還應該有別的解法。”這時教師要細心呵護這種求異的思維火花,要鼓勵他們獲得成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求異的價值,從而形成創新性思維。
四、要采取小組合作強化創新思維
小組合作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因為當一個學生有疑問時,可以引導其與小組中的同學商量。所以,在小組合作中,對座位的安排也是有要求的。具體來說,可以安排一個有號召力的、比較會安排策劃的孩子,安排一個學習比較踏實的學生,然后是一個比較活躍的學生,最后是一個思維不活躍的學生,這樣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能吸取別人的長處,并且起到互補的作用。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師要經常采用的辦法就是描述一個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之中,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共同參與。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創新是自我實現的最高表現形式,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是培養他們創新思維能力的好時期,雖然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是作為教師、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啟蒙者必須站出來挑起這一重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實踐經驗與科學的理論相結合,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他們提出不同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田寶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三點結合[J].《吉林教育》.2005年第3期
[2] 陳群英.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藝術》.2009年第7期
[3] 毛世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07,(32)
[4] 曲彥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