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
摘 要: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小學六年級數學作為學生小學最后階段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科目,它不僅關系著學生的能力養成,更關系到學生的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小學數學;六年級;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09-01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不僅要復習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要為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的學生打好基礎。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從教學目標的明確入手,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積極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全方位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教學見解:
一、充分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所謂的教學目標,指的也就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它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級新知識傳授,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對小學階段的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查漏補缺,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的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目標,使之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統一。為此,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深入研究學生,積極學習課程標準指導的教學思想,如實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實際需求,明確教學目標,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培養,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我們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只有這樣,科學合理的明確教學目標,合理的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教學才能落在實處,目標的達成才不會是一句話,才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促使學生全面有效的學習和發展,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產生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它推動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表現的越來越嚴重和突出。因此,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大多學習壓力較大,課程比較繁重,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減低。因此,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在充分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我們還應采取有效的方法積極的提高學生興趣,只有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好學上進,刻苦努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性格、愛好等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善于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的氣氛,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多種情境,將教學環境轉變為學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將知識點變得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驅動下有感而發。此外,我們還要有意識的滲透文化學習和數學學習意義的教育,要讓學生懂得他們是國家的主人,是民族的希望,肩負著振興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從而使得學生更加努力學習。
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自主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中根據一定的學習目的和要求,運用已獲得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運算過程去學習,掌握和發揮新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 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潛在能力,特別是六年級階段的學生。因此,在教學時,我們教師要為每一位學生多創設一些發揮潛能的條件,留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情境,多一點自主發揮的機會,多一點體會成功的愉快,讓每一位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大踏步地前進。例如:在分數乘整數這一部分,教材在講解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以后,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2/3333×4444,激發學生興趣說:看哪位同學計算得又對又快。當學生覺得2與3333相乘比較麻煩時,老師點撥到:看題中的數字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呢?許多學生通過思考,自覺地運用了先將3333與4444約分,然后,再把4和2相乘除以3的方法。這樣,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使學生掌握新知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落在實處。
四、實施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所謂的分層教學,也就是通過了解學生智力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水平能力,進行分級。通過課堂教學實施針對性的策略,布置針對性的習題作業以及測試,設立分級評估標準,這樣分層矯正,層層拔高,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都能夠進步。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所明顯,如果教師籠統地開展教學,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吃不飽”或者是一部分學生“不夠吃”。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分層,確定不同程度學生學習的知識結構、內容,以及學習要求,促進所有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進而促進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總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以上只是筆者的幾點膚淺看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認真觀察總結,不斷的使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朝更精、更細、更深入的方向發展,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玉仁主編,《小學數學教學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