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
摘 要:群文閱讀是圍繞一個議題,有目的的將一組文章引進課堂,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群文閱讀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群文的選取。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時間有限,閱讀內容豐富,所以選文意義重大。群文閱讀要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選文應當注重研讀政策與課標;考慮學生實際情況;所選文章互文性強。
關鍵詞:語文課堂;群文閱讀;選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51-01
一、語文群文閱讀內涵辨析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的一種形式,和“單元整組教學”“主題教學”等有聯系,但又有著很大的區別,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內涵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內部,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內部結構、核心觀點、承載信息,在文章之間形成結構化的“互文關系”,讓學生在探索群文時,發展學生的閱讀技能和發現能力。有人說,“群文閱讀”就是對一組文章加以閱讀,其實不然。將一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我們根據一個主題,從課外拉進幾篇文章,進行組合式閱讀,這不能稱之為“群文閱讀”。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組合進來的文章進行一番瀏覽,也不能稱之為“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圍繞一個議題,有需要的將一組文章引進課堂,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宗旨的有效閱讀。所以,“群文閱讀”的選文要多角度、多層次、有目的、有梯度地進行。
二、中學語文群文閱讀選文問題的提出
“群文閱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把怎樣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人可能會問,教材里不是已經有一組一組的文章了嗎?有的地方不是已經在嘗試“單元整組”教學了嗎?為什么還要“另起爐灶”呢?
這的確是個關鍵問題。然而,教材里的一組一組文章,雖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關聯性不大,并且教材的設計本質上還是基于老師的“教”的。而且很多老師肢解了選文之間的內在聯系,忽略了選文之間的異同點,在教學中根本沒有起到群文閱讀的效果,同時在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也忽略了群文閱讀中的文章的選擇, 只是簡單的對學生說要多讀書,卻忽略了群文的選取,因此對課內閱讀也沒能起到較好的鞏固和拓展作用,更不利于學生的吸收和消化。
鑒于此,我們提出了《中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選文策略研究》課題,希冀通過研究,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終身閱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三、中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選文的意義
“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時間有限,閱讀內容豐富,所以選文意義重大。
“群文閱讀”的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選文。選文的有效實施能幫助教師在教學中貫徹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地進行語文閱讀學習。在有效的選文面前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和學習方法,逐步構建起以學生主體閱讀為中心的“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理念和新課標倡導的“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是不謀而合的。“群文閱讀”的有效選文,將會提高語文教師教學的效率。
國內外實踐表明,如果我們的選文確實做到了符合課堂實際,豐富課堂內容,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引領學生閱讀方向,這將使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群文閱讀”的選文是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也是課堂教學中最慎重的環節。
四、中學語文課堂群文閱讀選文策略
群文閱讀要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應當注重選文策略的研究。
1、研讀政策與課標
語文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應緊跟國家相關政策指引,把握大方向,熟悉“減負提質”、“全民閱讀”、“立德樹人”等相關內容,尤其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教學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等部分。教師應以系統思維把握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試著思考以下這些問題:我們一共要帶領學生學習些什么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按照怎樣的排列法則進行分類、排序?每個年段或每個學期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這些內容當中,哪些是單篇課文教學即可完成,哪些用群文閱讀教更好?
2、選文要考慮學生實際情況
在群文閱讀教育中,要根據閱讀對象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切不可操之過急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提出一些過高的目標,例如一周或者一個月之內要讓學生讀多少本書;讓學生讀一些成年人都看不懂的書等等,有些根本就是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甚至還會讓學生受到閱讀的壓力,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有重大的不利影響。
3、所選文章互文性要強
群文指的是“一組文章”,這組文章不是隨隨便便地湊在一起的,而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即互文性。“互文性”強的一組文章大概是怎樣的呢?有位臺灣老師曾經編選過一組“友情”群詩,在選文時,反復斟酌,篩選多次,最終確定了5首詩歌:《我喜歡你》《阿貴只有九歲》《打過架那天的夕陽》《等待》和《贈汪倫》。為什么最終選擇了這5首詩歌?因為《贈汪倫》是描寫生離場面,《阿貴只有九歲》記敘的是死別情景,而《打過架那天的夕陽》傾訴了與朋友發生矛盾時的煩惱,《我喜歡你》《等待》則表達的是和朋友的深厚情意。也就是說,這五首詩不僅是在講“友情”,而且是從不同側面講述友情。學生讀這一組文章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什么是朋友”,從而最大限度地豐富對“友情”的理解。
互文性強的群文傳達給學生一種明確的信息:不能只背零碎知識,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間的關聯。學會了整合,那些看似散亂無序的信息才可以提升為系統化的知識。群文閱讀的“互文性”就是要幫助身處“碎片化”時代中的孩子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去面對閱讀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蔣軍晶.群文閱讀:閱讀教學的跨越式變革[J].小學語文教學,2014,(4).
[2] 蔣軍晶.文章能不能一組一組教?[EB/OL].
[3] 劉素珍.群文閱讀”選文的意義[J].語文天地,2016,(3).
[4] 王雁玲,任培,黃利梅.群文閱讀教學中的“議題”:思考與建議[J].教育科學論壇,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