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艷
?
“互聯網+”概念下的教育圖書出版創新
◎ 劉艷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圖書《青春如畫》在“互聯網+”的概念下,通過“微閱讀+微電影,紙質書+數字化”的模式,嘗試多渠道挖掘、整合內容資源,有效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為積極探索教育圖書出版創新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圖書;紙質書;微閱讀
“互聯網+”在2015年兩會上被納入國家戰略,其后各行各業掀起了一股“互聯網+”的熱潮。“互聯網+”教育,更是顛覆了以往傳統教育的各個方面。在教育形式多媒體化、互動化,教育渠道多元化的變革中,教育圖書作為教育環節中不可或缺的知識來源之一,其出版的創新與變革不可避免。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在多年教材、教輔、教育理論等教育圖書出版的基礎上,積極應對互聯網給出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將互聯網融入教育圖書出版上做文章,在創新教育圖書出版的內容、形式和手段上大膽嘗試,積極探索。近兩年推出的“廣西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叢書”正是上述探索中的一個代表。以下結合該系列叢書之一《青春如畫——廣西高校大學生心理微電影悅讀》(以下簡稱《青春如畫》)的出版工作實踐,簡要討論互聯網時代教育類圖書出版的創新。
1.“微電影大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圖書”,從效果顯著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挖掘出版資源
《青春如畫》是向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讀物。作為首部面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微電影書,它精選了2014年及2015年廣西全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微電影原創大賽中的47部優秀獲獎微電影作品,對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和觀看優秀的圖書作品及影視作品培養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質、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有著積極意義。
廣西全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微電影大賽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和區教育廳主辦,是將微電影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次創新嘗試,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兩屆。活動參與面非常廣,大賽還舉辦了頒獎典禮和優秀作品展播暨經驗交流會,僅2014 年11月25日在廣西財經學院舉辦的優秀作品展播暨經驗交流會上,就有來自廣西全區64所高校的1100余名學生現場觀看了部分優秀獲獎影片,許多優秀微電影作品不僅在各高校校園網站平臺有很高的觀影次數,甚至在全國知名視頻網站上也有很高的點擊率,整個活動在全區高校師生中產生了強烈反響。活動中,教師通過指導、組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微電影的拍攝,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學生在積極參與微電影創作過程中以另一種更加行之有效、親切可見的方式學習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并將自身的理解融入微電影中,向更多的同齡人傳遞知識與正能量。
在參賽與觀影的熱潮未退之前,為了強化微電影的教育效果,固化這一嶄新教育形式的成果,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抓住有利時機,從微電影大賽這一效果顯著的教育活動中甄選、提煉出優質的出版資源,將“微電影大賽”與“心理健康教育圖書”的優勢整合起來,通過設置包括“精彩劇情再現、導演闡述、主演心得、拍攝手記、創作團隊、經典臺詞回顧、心理專家解讀、網友酷評”等欄目版塊,給微電影所承載和傳遞的教育信息以新的生命,以嶄新的出版產品的形式推進與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從“微電影”到“微閱讀”,在優質的數字產品中挖掘出版資源
常見的數字化教育產品往往是在紙質圖書的基礎上產生的,也就是說先有紙質圖書資源,再將其中的優質資源進行數字化,從而滿足不同媒介與讀者的需求。而在《青春如畫》一書的出版過程中,出版者反其道而行之,是在已有的“微電影”產品上,對此類優質的數字產品進行深度挖掘,從而對優質資源進行多種形態的利用和開發。
微電影作為一種勢頭強勁的新媒體形式,對青年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們的表達欲望與參與熱情。通過將微電影紙質化,以微電影+微閱讀的方式生產出形式新穎的微電影書,更大程度地將兩者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優勢與潛能發揮出來,引導、鼓勵高校學子運用新媒體進行健康、正確、正能量的表達,并在表達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多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紙質書籍作為深度文化的載體有其特有的優勢。《青春如畫》從微電影中選取素材并對其進行科學編排和內涵提升,將音視頻的畫面表達轉化為更能激發閱讀者深刻思考的語言文字表達,并且提煉出聲音畫面潛在的意義,以語言進行多角度解析,幫助觀影者讀懂背后的深意。同時,編排科學的紙質圖書又在碎片化閱讀之上以嚴謹、科學的邏輯線索幫助學生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面向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圖書《青春如畫》,從選題策劃到內容編排都是緊緊圍繞高校學生拍攝制作的心理健康微電影,從微電影中找到選題靈感,從微電影中攝取內容養分,從微電影中定位圖書所要表達的重要信息。同時,圖書還積極借鑒微電影完整故事情節表達,符合微時代快節奏的觀看需求等優勢,以微閱讀的形式安排全書結構,滿足青年學生的碎片化閱讀需求。
1.利用手機移動終端可欣賞書中的微電影
《青春如畫》借助了微電影、微信、微博等多種新媒體表現形式,通過提供書中所收錄的微電影的觀影二維碼,使得閱讀者打破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等觀看影片。讀者用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后可以方便快捷地鏈接到相應的視頻網站,免費觀看影片,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充分利用時間。
2.登錄微信公眾號可閱讀集萃版的電子書
出版者精選了《青春如畫》一書中的重點內容,將大學生的自我成長與心理調節、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與情感生活、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三個方面以“敞開心扉”“擁抱生活”“放飛夢想”三個主題進行組合,開發出有別于紙質書的電子讀物。電子書將紙書中的高清海報、劇照等圖片與劇情專家點評等文字進行重新拆分,不僅能夠以豐富的畫面滿足大學生視覺審美的需求,而且能夠讓大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喜好自由組合其中的內容章節,進行個性化的閱讀。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教育領域面臨著重大的變革,嶄新的教育生態將會逐漸形成,教育圖書的出版也必須從封閉走向開發。出版者要嘗試多渠道獲取資源,多方面整合資源,跨媒介吸收借鑒,創新教育圖書的內容與形式,真正為新時代的教育發展助力。
(劉艷,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玉林分社社長)
參考文獻:
[1] 趙國慶.“互聯網+教育”:機遇挑戰與應對[J].中國科技獎勵,2015 (08).
[2] 王喬峰,曹效英,路璐.“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發展情況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5).
[3] 林靜.教育圖書與圖書電子化[J].編輯之友,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