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群
[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以提高學生口語興趣為出發點,在課堂教學中提供口語交際機會,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開掘口語交際的源泉,以此實踐新課程標準要求,提高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教育;口語交際;有效性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口語交際不知道說什么或想說找不到適當的語言,只能用一些膚淺的、沒有個性的語言來表達。口語交際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貫徹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中有著不可缺少、也無法代替的功能。那么,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究竟在哪里呢?
一、用生動、形象的內容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口語交際教學要選擇直觀、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學生饒有興趣的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1.借助插圖,想象“說”。“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人教版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配有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常能喚起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如教學《小雨點》這一課時,指導學生觀察:雨點分別落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是不是都落在這些地方呢?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張開想象的翅膀,說出雨點可能落在房屋上,在房屋上唱歌;可能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跳舞等,怎么想就怎么說,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和思維,有效地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2.借助插圖,表演“說”。表演是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愛的語文活動,雖然費時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別表現在口語交際方面是有效途徑。如教學《應該聽誰的》,在熟讀短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做好爺爺、孫子、毛驢和農民的頭飾,四人一組表演。學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把爺爺和小孫子拿不定主意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表演不但復現短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組織演出的過程,也是進行交際、合作的過程。
3.設計問題,填補“說”。低年級學生說話前言不搭后語,這是常見的現象。為了讓學生把話說得連貫,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相互聯系的小問題,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把回答的話連起來說一段話。這就是“對說”。如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小玩具,我們可以設計以下三個問題:(1)你有什么玩具?(2)你最喜歡什么玩具?(3)你為什么喜歡這個玩具?學生以問題為線索,就可以說出這樣一段話:“我有塑料槍、戰斗陀螺、遙控汽車等玩具。我最喜歡的玩具是變形金剛,因為它能變成各種各樣的機器人。”
4.制造懸念,猜測“說”。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有意識地給學生留下懸念,也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如,有一名學生經常上學遲到,原因卻沒有說清楚。我馬上說了一句話:“這件事讓老師想起一個小故事。“正當大家翹首以待時,我提出要求:”大家可以猜猜這是一個什么故事,猜對了老師就講給大家聽。“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學生不僅說出了自己猜想的故事,還談了故事要說明的道理。這樣,借助一個懸念,給學生提供了話題,創設了發展自我的“時空”,進行了口語表達的訓練。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提供口語交際的機會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應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提供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此。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表現自己是每個孩子本能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我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換成生與生之間的評價。如“請大家仔細聽,這位同學讀得怎樣?”這是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請大家評一評剛才某學生的回答。”這是指導學生在聽的基礎上學會思考、學會給別人提看法;“別著急,吸一口氣,再慢慢說”“你講得很對,能不能說得再響亮些?”這是對學生口語交際信心的激發和口語技能的強化訓練。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尖子”,也不是面向“大多數學生”。因此,在進行教學時要讓學生人人享有說話的機會。如二年級上冊一單元口語交際《秋游》中,如果讓學生一個一個的回答,太單調了。再加上班上人多,不可能人人都有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我把這次的口語交際變成了一次“向朋友介紹我秋游計劃”的活動。課前將教室布置成研討會的會場,全班同學圍坐在一起,營造一個其樂融融的環境。課始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各自練習介紹自己的秋游計劃,接下來再進行全班性的活動:學生自由尋找自己的朋友,互相介紹,并學習組織許多人的秋游活動。這面對面的交談,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增進了學生的友誼,更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到提高提高說話能力的重要性。
三、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開掘口語交際的源泉
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語交際才能入門,提供口語交際水平也才有希望。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現實生活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新轉進一個學生,大家怎樣說歡迎詞;國慶節旅游歸來,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天是婦女節,你想對媽媽、女老師說些什么?你剛搬進了新樓,想大家介紹你家或你家周圍的樣子。再如新課標強調要努力建設開發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溝通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系。我利用時機與學生交流:在數學課上遇到了什么難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感覺怎樣?在英語小組活動時,你與小伙伴是怎么合作的?我讓學生在上放學的路上,認識路邊店名、廣告牌,并設問:當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怎么辦?這樣的作業學生樂做,又感興趣,在玩中又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生活中,總有那么多驚喜與奇跡,這種觸動學生心靈、激發學生情感的偶發事件,更能激發起學生交流的欲望。此時,我們應緊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記得有一次,筆者在上課時,班里飛進了一只鴿子,霎時班里呼聲連連,鴿子飛哪,學生們的目光就跟到哪,根本沒有心思上課。筆者也有了靈感,以“一只鴿子的故事”為支撐點,上了一節口語交際課。課程分三個板塊進行:①鴿子的外形;②想象鴿子的來歷;③鴿子會往哪兒飛去。學生們一聽,興趣來了,你一言,我一語,把這“不速之客”的故事講得精彩極了。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其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鳳珍.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
[2]曾玉華.如何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08).
[3]杜廣海.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6(01).
[4]湯杰.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