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紅
【摘 要】闡述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捕捉的基本原則:注重化學知識的應用性,充分考慮對學生的引導性,強化學生對化學教學資源的把握。闡明充分借助已有條件,積極捕捉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化學 生成性教學 教學資源捕捉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B-0135-02
對中學生來說,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任何化學知識的儲備,因此面對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很難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開展化學生成教學的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要積極地應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對化學課程內容進行探究?,F階段化學生成性教學面臨的最大困難在于如何尋找生成性教學資源并進行有效捕捉。隨著教學工具的現代化和教學資源數字化,使得搜集化學教學資源的便利性得到提升。但是如何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捕捉,以滿足生成性教學的需求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一線的化學教師要積極地結合化學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初中學生的學習現狀,探究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方法,不斷地優化化學教學方法,進而提升化學教學效果。
一、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捕捉的基本原則
(一)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要注重化學知識的應用性
化學課程是一門邏輯性、應用性極強的課程,課程注重與生活實際結合,以生活實際素材來解釋課程內容,又以課程知識指導生活實際。同時,面對從未接觸化學課程學習的初中階段學生,化學應用性的凸顯更容易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捕捉的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化學教學資源的應用性,例如生活中顏色的變化與化學小知識、水的構成等內容,以教學資源的應用性提升化學知識的應用性,促進化學的有效教學。
(二)教學資源的整合要充分考慮對學生的引導性
生成性教學與傳統被動式教學不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積極發揮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并以學習的需求構建個性化的課堂。因此在化學生成性教學的過程中,課堂的引導以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化學課程教學效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資源捕捉的過程中,化學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資源對學生的引導性。例如用生活中去污小妙招來引導學生對化學酸堿反應進行探究,通過引入燃燒實驗來讓學生探究燃燒的條件以及表現等。借助教學資源來引導學生探究化學課程內容,發揮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主動性。結合學生化學學習的需求以及提問,構建個性化的化學課堂,推動化學生成性教學的有效開展,進而在現有教學條件下使得化學教學有效性得以充分發揮。
(三)注重教學資源的難易程度,強化學生對化學教學資源的把握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通過教學資源對學生化學學習的指導是化學生成性教學有效性開展的必要條件。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把握關系到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探究程度,所以教學資源的難易程度也至關重要。教師在對生成性教學資源進行捕捉的過程中,要對教學資源的難易程度進行充分判斷,并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學資源中蘊含的知識點充分地展現出來。在化學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快速地把握已有的資源,進而發揮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充分推動生成性教學的開展。
二、充分借助已有條件,積極捕捉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
根據前文的分析,教師在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捕捉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資源的應用性和指導性,并對化學教學資源的難易程度進行判斷,以提升化學教學資源利用的效率,進而促進化學生成性教學的開展,保障化學教學的有效性。現結合前文的探究,對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進行探究。
(一)借助生活實例,捕捉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
化學課程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是化學應用性的有效體現,也是化學課程教學開展的有效保障。因此在化學教學資源捕捉的過程中,化學教師首先要對生活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將生活實例進行轉化,進而豐富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進而充分地引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構建以學生學習需求為主的生成性課堂。例如針對分子與分子運動知識的課程教學,教師可以搜集過年時中國傳統腌制咸肉的案例,并對案例進行簡單的改造,以通過肉變咸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鹽與肉的充分結合過程,進而引導學生對分子的運動進行探究。通過案例引導學生對物質的構成、分子運動的過程等探究有較高的興趣,這樣學習的需求也得到了體現。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需求構建個性化的課堂,推動生成性教學的開展,讓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得以體現,使課程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二)以信息化手段為載體,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為教學、教學資源的搜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為教師與兄弟學校教師的互相聯系與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在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捕捉的過程中,化學教師一方面要結合實際的案例以及網絡素材來豐富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積極地與其他教師進行探討,規范化學教學資源的展現形式,并優化化學教學資源的應用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現有的教學資源如分子運動的案例進行共享,并與其他教師探究案例引導的最佳方式。同時,又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以及前輩教師資源的整合方式來制作電子課件,更加直觀地展現教學資源,讓資源的引導性更強,讓化學課程個性化課堂的構建更加直接。
(三)借助化學實驗與教學資源的結合,充分提升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化學實驗是學生化學知識應用的重要平臺,也是提升學生理解化學知識程度的有效方式。在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捕捉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生活素材結合化學實驗,構建以教學資源為基礎的化學小實驗,如引入生銹鐵釘與濃醋的反應、84消毒液去除污漬等小實驗,讓學生借助已有的化學知識探究小實驗背后的原理,并借助教師提供的化學實驗素材模擬生活實際中的現象,進而豐富化學實驗課程開展的內容。讓教學資源引導化學實驗課程的開展,推動化學生成性教學的拓展。在保障化學教學資源有效捕捉的基礎上,充分開展化學課程應用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化學生成性教學的開展對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對于從未接觸過化學課程學習的初中學生來說,教學資源的充分整合與應用對化學生成性教學的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化學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以資源應用性、指導性原則為參考,把握好教學資源的難易程度,進而借助生活經驗、信息化工具來捕捉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并結合化學實驗課程的實際教學需求,整合化學課程教學資源,推動化學生成性教學的有效開展,提升化學教學的應用性,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最終實現初中化學課程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鄧禮.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探究[J].才智,2012(19)
[2]王鋒.對話教學視閾下的學案教學及其啟示——以中學化學學案教學中開展對話教學為例[J].教育探索,2015(9)
[3]秦少艷.初中化學互動性教學實踐與探索[J].成功(教育),2013(6)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