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清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項不能缺少的環節,既可以通過提問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作為一種師生間的互動手段,能夠有效幫助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本文就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以及解決對策進行了探析,旨在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有效性實施方式
一、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這一環節存在一些問題,老師的提問偏離學生的學習起點,老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在走形式,老師只考慮到自己的計劃,忽略了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思考習慣,只是一味的將課堂準備好的問題拋給學生,不考慮是否適合學生,這會限制學生的思路以及學生的創新能力;老師課堂提問的內容太過于形式化,有些老師在問題的選擇上,選擇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學生去動腦思考,學生只需要配合老師做出回應即可,雖然有一定的課堂氛圍,但是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思考能力的培養沒有一點益處;在課堂提問環節老師會積極的進行提問,一部分學生會跟著老師走,配合老師的提問,通常這一部分學生都是學習優秀的學生,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就會很少進行反饋,對課堂提問環節的參與度不夠,長期如此,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學習興趣,最終使得語文成績不好。老師應該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提問環節中,通過老師的教學成果。
二、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方式
1.提問結合學生的的能力,提高問題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基礎知識,一切的教學活動也是為了小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環節,老師要保證問題的有效性,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提問,不要提過于簡單或者超出學生知識能力范圍的問題,太簡單的問題,會讓學生失去動腦思考的能力,長期如此,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會降低,而問題如果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答不上來,會出現學生參與不進課堂,也會降低學生的自信。老師要慎重選擇問題,要接近學生最近的發展區,保證問題的有效性,讓每個問題都能讓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學習《小狐貍賣空氣》時,老師在提問問題的環節,如果提問“狐貍把空氣賣給了誰?”這樣的問題,就過于簡單,學生很容易就能答出來,而如果提問“從小狐貍生病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小狐貍為什么要賣空氣?”這樣的問題,具有思考價值,難度適中,學生可以通過課文中的圖畫,想象下狐貍的心理活動,再結合課文找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以及思考能力都能得到鍛煉,不斷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證。
2.豐富課堂的提問形式,保證提問的有效性
通過多樣的形式可以豐富語文課堂的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對課堂提問這一環節充滿興趣,學生也會漸漸愛上這一環節。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在課堂提問環節上,只是簡單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大多都是基礎層面的,考察學生對這一方面的掌握程度。當下的語文課堂提問要進行改革,語文老師應該拋開以往的提問形式,通過多樣的形式提高學生對課堂提問的參與度與興趣,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問題。例如在復習拼音時,老師可以通過分組讓學生進行比賽,通過“給拼音寶寶找家”這樣的游戲,一組先出題,另一組回答,兩組交替進行,老師在一旁計分,最后給獲勝的哪一組一點小獎勵,這樣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出題時肯定會想出難得題目讓對方不得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也將重點和難點進行復習,對比傳統的復習方式,更容易加深學生的記憶,讓學生熟練掌握。
3.實行因材施教,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老師要把因材施教的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在其指導下完成課堂提問的設計,老師要拋棄“以成績論英雄”的思想,平等的對待每一名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習不好的學生當然也是,因此,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每名學生的實際能力,設置不同的問題,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尊重學生的不同思想。例如,在學習《爭吵》時,老師針對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可以提問他們“文章主要講了什么道理?”這樣的簡單的問題,對于有能力的學生則可以提問“體會”我“與克萊諦爭吵后的感情變化”或者“文中父親的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是什么?”這樣的問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老師的教學成果,因此,老師要嚴格把握提問的問題的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設置不同的問題。提高用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法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推進語文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蔣林芳.從“裁判”到“服務”: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新轉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1).
[2]趙幼香.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