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蕓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要想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不但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理念上進行全面創新,還要立足課堂教學現狀,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全面創新,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形成全面創新的氛圍,在整體教學效果上有所提高。為此,我們應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必要性,將教學創新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重點開展教學創新活動,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教學模式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學創新不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滿足教學需要的重要措施。基于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教學創新要想取得積極效果,就要從教學目標創新、數學課堂導入創新、教材挖掘創新和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入手,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夠在整體性和實效性方面有較大提高。為此,我們不但要對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必要性有全新的認識,還要從教學實踐角度,重點做好教學創新工作,使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夠取得積極效果,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發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難為易
歌德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睂W習一切學科都需要提起學生的興趣。要上好一堂課教師首先應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情景,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在新形勢下如何建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意識,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應該改變原來的教學意識,由課堂的主宰者變為指導者,由知識的灌輸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而學生應該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成為思維的主動構建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才能以一種自主學習的,思維活躍的,富有創造性的積極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另外改變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應該有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帶著自己的思考和知識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課堂組織形式的轉變,勢在必行處于樂學的氛圍中,教學自然也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教師創設一系列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研究、競賽或搶答,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交流與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并且對知識的掌握比較透徹。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相互幫助,共同思考,一起努力來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在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就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創新型教學
實施創新教育,作為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建立真正創新教學的理念,要變“填鴨式”教學為“激勵型”教學,首先體現在備課上,教師所備的課要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適應,要從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的素質出發,備課時要不拘泥教材,在創新思維等方面制定出具體的目的和要求,并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設計上不斷創新,以在課堂教學中牢牢地抓住學生們的心。在課堂上,要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尤其是小學生好奇心強,渴求別出心裁的解題方法,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滿腔熱忱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各種標新立異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獨辟蹊徑地解答問題,使學生從求異、發散思維向創新思維推進,從多種解答問題的方法中受到啟迪,從而培養他們開拓、創新意識。如在教學圓的有關知識時,我既沒有將公式直接呈現,也沒有將書本上現成的推導方法和盤托出,而是通過分組合作,讓學生們自由探索嘗試,利用割拼的方法,有的拼成近似三角形、有的拼成近似梯形、有的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有的拼成近似長方形……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們通過逐步調整、逐步推算,各自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案,這樣的探索,學生經歷了創造的過程,實現了自我,對于不拘一格的結論,他們無不歡欣鼓舞。
三、建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要想具備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指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思維方式,是張揚和確立個性的最高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創建一個輕松活潑自由民主的環境對學生形成開闊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掙脫現實的束縛,不墨守成規,另外還能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營造自由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就敢想、敢問、敢說,能夠對關鍵性的問題進行探討。教師要對學生的求異思維進行提倡和表揚,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這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和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四、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斯托利亞指出: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也就是思維活動的教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認為,應讓每個學生注定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為每個學生提供創造發展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小學數學教學跟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為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教學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的。教師在課堂里創設一些情景再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一可能性”時,筆者讓學生進行設計轉盤、摸球游戲等實踐活動,通過實踐、討論、探究后得出概率的相關要素,讓學生在綜合實踐中,掌握概率這一內容的數學知識。這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又能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堂課也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新提高。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社會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發展以及新課標教學理念的推動應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訴求。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真正擴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創新教學方法,改變過去的單一教學模式,將現代化設施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逐步提升自身素質,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藝.試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14:90.
[2]王曉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原則與策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04:92-96.
[3]姚永芳.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學周刊,2011,2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