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龍
摘 要:數學教學作為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高中數學教學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而問題情境的創設剛好可以改善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其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強化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積極性,進而促使我國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得以保證。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問題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將生活知識與書本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問題的導入到問題的創設都可以構建出一個高效的課堂。
一、問題情境的定義
問題情境是指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及認知特點,有目的地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思維,主動地進行探索、實踐體驗等方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以達到掌握和應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作用
1.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學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要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首要的教學任務,從而讓數學教學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過程,而不只是沉悶的教學環境。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合理地創設出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譬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一上冊“對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設計出這樣一個教學情境:我手中這張紙厚度為0.065 cm,對折30次,請問同學們現在的紙的厚度是多少?待學生參與談論過后,教師可以適時說出:經過計算,紙的厚度將超過10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這一答案揭曉,學生質疑答案,認為教師的答案是錯誤的,于是有部分學生開始列式計算:0.065×230,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出建議,計算230不僅費時、正確率還不高,只要學生學習了對數,就可以很快計算出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先是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2.創設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太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的威嚴導致學生都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背景下進行學習,完全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為了有效地提高我國高中數學教學效率,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成為學生學習當中的引導者與指導者,而不是課堂控制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要讓學生知道團結協作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團結協作意識,還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得更多的知識。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途徑
1.誘發問題思維,改進學生的思維方式
學生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應該由學生開展,特別是在改進學生的思維方式時,教師更應該創設出問題情境。因為創設問題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成熟,而且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譬如說,在教學“直線和平面所成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已有的資源向學生提問如:如果把吊在空中的風扇和靠在墻上的掃把看成是一條直線,請問:直線與平面是什么樣的位置關系?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教師也可以將優秀的數學思維活動充分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一直處于一個良好且探索的環境中,進而誘發出學生的問題思維。
2.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為了能夠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創設出問題情境,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究,并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這兩者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一定要知道只有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才可以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從而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只有把復雜且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更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理應根據學科特點去滲透學科思維意識,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究,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結合教學現狀探索出更適合問題情境的創設途徑,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問題情境發揮出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促使我國高中數學教學可以更好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劉詩晴.高中數學課堂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D].揚州大學,201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