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淦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德育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應以良好的品德樹立榜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環境保護的教育。
關鍵詞:立德樹人;立德樹業;化學教學
什么樣的學生才是優生?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立德樹人”,堅強而有力地回答了這一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我們培養的不是只會考試的做題機器、疲憊不堪的分數奴隸,而是有著優良品德的人,所以化學教學離不開立德樹人。
一、化學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變化的歷史與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但在實際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校高考升學壓力大,如何提高化學成績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而道德教育卻被忽視,最終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很多化學知識,卻缺乏了解化學在科學技術研究和社會應用的道德規范問題,更有甚者,利用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二、教師樹立德業,做學生的榜樣
“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響學生一輩子。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真正為人師表。”所以,在教學和生活中,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熱愛教師職業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培育人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是我心中的榜樣。我非常熱愛教師這個職業,一直奉行:認認真真教書,兢兢業業育人的理念,帶著一份純真和愛心積極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2.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位人格平庸的老師,很難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引領者,所以我特別注重教師職業的示范性,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衣著樸素大方、言行舉止端莊得體、待人禮貌謙和,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用高尚的品格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一個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榜樣。
3.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在當今時代知識層出不窮的條件下,要成為合格的教育者,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先有一桶水”。所以,雖然我已經工作十一年了,但我一直堅持學習新知識。向書本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以扎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以及特有的學識魅力贏得學生的愛。
三、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把德育融入化學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品質呢?
1.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如何充分挖掘存在于化學知識背后的事例,用科學家人格魅力的榜樣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呢?我在進行碳酸鈉的教學中,向學生介紹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留美博士侯德榜,他為了打破外國在制堿技術上的封鎖壟斷,發展我國的制堿工業,毅然放棄了國外舒適的生活,回到貧窮落后的祖國,經過潛心研究,發明了享譽世界的“侯氏制堿法”,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面對鮮花和掌聲,他卻平靜地說:“我的一切發明都屬于祖國!”這是何等的愛國情懷,何等的高尚品格!通過學生熟悉的科學家的事例,喚醒學生深沉的愛國思想和濃烈的愛國情愫,在心中產生民族的優越感、憂患感和使命感,讓學生意識到作為當代的一名中學生,應該認真學習科學知識,以后為祖國的發展和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在教學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1)滲透對立統一的觀點
如何在中學化學的教學中滲透對立統一的觀點呢?例如,我在講在氧化還原反應時,告訴學生氧化劑、還原劑是完全對立的兩個概念,但是,有得必有失,所以在同一個反應中有氧化劑則必有還原劑。類似的還有化學反應中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化合和分解,加成和消去,吸熱與放熱,風化與潮解,可逆反應的正反應與逆反應等都反映了化學變化中的對立統一規律。通過以上知識的啟發,學生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也要包容別人的缺點,這樣才能與同學友好融洽地相處。
(2)滲透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
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呢?我在教學中給學生舉例:緩慢氧化導致自燃;由于原子內核電荷數的變化引起元素種類的變化,所以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一個化學史上非常重要的規律——元素周期律;無水乙醇與濃硫酸共熱反應,在140℃時生成乙醚,繼續升溫,在170℃時生成的卻是乙烯等。通過化學中的規律告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每個細節,日積月累,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3.滲透綠色化學的思想
如何在化學的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的思想呢?例如,講到硫的性質時,我告訴學生硫的氧化物會污染環境形成“酸雨”,并讓學生思考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在做工藝流程題時,選擇“綠色氧化劑”過氧化氫可以減少污染。通過這些事例,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環保的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節約能源、愛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家園。
只有具有卓越人格和品格的學生才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立德樹人”是我國歷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化學學科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化學,只要我們有德育意識,始終把立德樹人滲透于化學知識的教學中,就一定會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在品格上收獲更大的進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趙文超.德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滲透[D].蘇州大學,2011.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