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陸遜 陽黔牛 曹國威
摘 要:目前,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時代共同的呼聲,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而養成教育就致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它以行為訓練為突破口,結合多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式,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學生吸收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中小學;養成教育;行為訓練
養成教育是以學生的行為訓練為突破口的,其主要模式是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并進行相應的訓練,例如語言運用、理性思維能力等。養成教育的范圍十分廣泛,除了與學習成績相關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外,還要培養中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衛生習慣等,讓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面對新生活,以下我們對如何進行有效的中小學養成教育進行探究。
一、中小學養成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1.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首先,樹立一個正確的認識,養成教育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配合,一個校園樹立一個良好的校風能夠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人人都是養成教育的參與者和建設者。
其次,每節課堂都是養成教育實施的基地,每位代課老師都要重視起來,并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滲透于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中,在課堂教學時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
最后,養成教育應以行為訓練為突破口,因此,多開展一些實踐性強的活動,將團隊合作與獨立探究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還要形成強烈的團隊意識。
2.有規矩、有組織地進行養成教育
中小學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根據學生年齡特征的不同,教師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但都體現出明顯的素質教育性質。在學生養成行為習慣之前,學校要定期舉行養成教育宣傳活動,向學生宣傳養成教育的實質,以及學校規定的行為要求,表達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讓學生能夠向著正確的方向堅持養成教育。
3.教師與學生家長合作,創設良好的養成教育環境
學校是開展養成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是在學校完成的,但是家庭教育是學生接觸世界萬物的第一搖籃,因此,在進行養成教育時要堅持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學校和家長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家長去學校詢問等形式,鞏固他們之間的聯系,讓學校更加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性,家長更加清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狀況,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家庭教育是學生一切教育的起點,學生在任何領域的表現都可以從他的家庭教育中找到起因,若能將家庭教育與學生的學校教育相結合,必然能使養成教育事半功倍。
4.樹立榜樣,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對于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學生來說,每一個他接觸到的人都可能對其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一個好的榜樣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具體化的發展目標,讓學生對于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二、小學到初中養成教育的合理銜接
1.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
小學與初中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都存在較大差異,初中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稍大一些,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因此,教師應當對初入中學的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多以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與同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交流,交流今后將要面對的學習知識技巧、生活小技巧,讓學生生活獨立,并由淺入深地接觸新知識。
2.做好學生的心理過度準備工作
初中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小學生可能有明顯的權威意識,如果通過好的引導,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聽老師的話、聽家長的話,此時需要教師和家長告訴他們到底該怎么辦。初中時期,學生的個性逐漸形成,對于對錯有清晰的判斷,但是這一時期的學生生活經驗不足、承擔責任的能力較弱,而且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較強烈,如果教師和家長繼續告訴他們該如何處理一件事情,他們可能不會完全聽進去,即使照著做了,也會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并給予耐心的引導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三、結語
養成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良好的行為作為一種習慣,經過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究得出,養成教育最主要的突破點就是行為訓練,而在行為訓練中加入多種教育方式的先進理念,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自己的知、情、意、行,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成為習慣,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發揮自身的能動性。
參考文獻:
[1]裘華燕.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2004(12).
[2]阿蘭·科比,陳后亮.數字現代主義導論[J].國外理論動態,2011(9).
[3]羅伯特·塞繆斯,王祖友.新媒體技術條件下的自動化、自主性與自動現代性[J].國外理論動態,2011(9).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