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炳
摘 要: 聽力課程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難點。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英語聽力中存在的障礙及原因,對傳統大學英語聽力教與學的方法進行思考,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以期為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提供借鑒。
關鍵詞: 大學英語聽力 理解障礙 提高策略
英語是當今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因此英語教學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受到很大的重視。但是中國英語教學過多重視對讀和寫的技能訓練,輕視對聽和說的能力培養。這就使得現在的大學生雖然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但仍然無法用英語交流。根據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里費斯W.M.Rivers和坦鉑利M.S.Temperly在1978年的統計,聽在交際活動中所占的比例為45%,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大學英語聽力課程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英語聽力理解障礙因素
1.學生因素
通過教學過程的觀察及對部分學生的調查,影響大學生聽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學習興趣、學科基礎知識、文化背景、聽力技巧、語言環境等因素。
(1)學習興趣不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好不容易通過高考就不需要再學習英語,還有的學生認為大學里學習英語只是為了過級以便畢業時找到好工作。這就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夠,學習動機不強。
(2)學科基礎知識弱
學習者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聽力水平。學科基礎知識包括發音、詞匯、語法等內容。很多學生對英語發音中的重讀、爆破、連讀等發音規則不清楚,自然聽不懂正宗的英語發音。詞匯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詞匯量過小或者對俚語不了解會限制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聽力當中經常涉及的語法點有定語從句、虛擬語氣、被動語態等,學生掌握不了這些常用的英語語法必然聽不懂聽力材料中的弦外之音。
(3)文化背景知識缺乏
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就必須了解其背后文化。英語聽力材料常會涉及英語國家的政治、歷史、飲食、地理、風俗等各方面。教育學家努南(Nunan)研究發現,人們只有把輸入的信息與大腦已知的背景知識聯系起來,才能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理解。學生在聽力中缺乏相關背景知識就不能對材料正確理解。
(4)聽力技巧缺乏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規律,聽力自然也有一些技巧。有的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喜歡閉目集中注意力,但這樣反而會昏昏欲睡,影響聽力;有些學生喜歡記住每個單詞并試圖理解單詞的意思,這樣很容易卡在一個單詞上從而影響聽力的順暢;有的學生不善于速記,聽著后面的忘掉前面的,無法獲得對材料的理解。
(5)語言環境缺失
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環境密不可分。一個英國農民就算不會寫字也能用母語交流,中國學生本來就缺乏英語環境,加之平常大部分學生對英語聽得少、用得少,英語聽力自然很難提高。
2.教師因素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教師的授課方式和專業素質對學生的聽力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教學熱情不夠
很多老師剛工作的前幾年是飽含激情的,對體制、學生、教材熟悉之后就開始熱情減退,只求馬虎度日。英語聽力課上老師大都是坐在教室前面講的,所以老師講課沒有熱情,下面學生也聽得昏昏欲睡。時間一長,學生會覺得英語聽力課沒有上的必要。
(2)教學方法老套
很多英語老師觀念陳舊、缺乏創新,教學方式老套。一直沿用傳統的以語法為基礎的教學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進行英語教學,把教學重點放在語法、閱讀方面,忽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在聽力課上,老師經常是先放聽力材料,再核對答案,再把學生有疑問的地方重復放幾遍或者老師自己復述一遍。這樣的教學方法事倍功半,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3)聽力教材陳舊
英語聽力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英語交流中聽懂對方的意思,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因此,聽力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很多學校的聽力教材很多年不換,內容陳舊無趣、不能與時俱進。還有的學校在選購聽力教材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程度,導致教材偏難或偏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聽力學習的效果。
二、提高大學生聽力水平的對策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聽力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聽英文歌曲、講英文故事、看英文電影等。教師一定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己講英文故事以鍛煉口語,口語和聽力是分不開的,口語得到鍛煉聽力自然會提高。看完英文電影可以留一些作業讓學生討論,討論過程中會激發大家的熱情。另外,上課時老師要多給學生鼓勵,學生不會回答的問題或者回答得不對時不能取笑他們,要給予一定的肯定,鼓勵他們以后多開口。對于上課不積極的學生老師可以多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下課多跟學生交流,多一點耐心學生自然能感受得到,學生喜歡老師的話自然會喜歡老師上的課。
2.提升學生基礎知識
如果生硬地直接灌輸給學生知識那么學生肯定不喜歡,但是如果在學生感興趣的地方穿插一些知識,那么這些知識必定會被記得很牢。有的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就可以分類把體育相關的詞匯和表達都交給他們或者鼓勵他們聽英文原版解說的賽事。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籃球,就可以建議他們看英文解說的NBA比賽;有的學生喜歡足球,就可以看英文解說的英超或者歐冠;有的學生喜歡音樂,就可以推薦給他們一些適合練習聽力和口語的英文歌曲。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聽得多、看得多了自然就會掌握一些基本的發音、單詞和口語表達。
3.適當補充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學好一門語言必須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知識。想學好英語就要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歷史、風俗和文化常識。聽力課本上有很多有意思的話題,比如在講球類運動的時候可以講一下football和soccer在英、美國家的區別,順便講一下在這兩個國家最受歡迎的球類排行及這些受歡迎的球類歷史;講習俗的時候可以講一下世界各國打招呼方式的不同及這些不同的歷史由來,比如新西蘭土著毛利人的碰鼻禮、菲律賓的吻手禮等;講飲食的時候可以講一下各國飲習慣的不同及食物的由來,比如hamburger(漢堡)和德國城市hamburg(漢堡)的關系,french fries(炸薯條)和France(法國)又有什么聯系,法國人為什么喜歡吃蝸牛,辣椒又是怎么從美洲傳到的中國。這些背景知識的補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興趣。
4.講授聽力技巧
很多學生聽不懂材料,不是因為知識不夠,而是因為不能掌握正確的聽力技巧和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聽力技巧,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聽力學習中更得心應手。首先,在聽力訓練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徹底改變以聽單詞為中心的習慣,把注意力轉移到語篇大意上。不要力圖聽懂每個單詞,否則會分散聽者注意力,很快將已聽到的信息遺忘。其次,要學會推理、預測。通過對聽力理解的研究可知,聽者在聽的過程中不斷地對后面還未聽到的內容進行預測,然后修正預測,最后達到理解材料的目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及說者的語調、語氣對沒聽懂的部分進行預測。
5.選擇有意義的聽力材料
聽力材料的難度與趣味性會影響聽力學習的效果。聽力素材的選擇應以難度適中為原則,不應過于拘泥語法。想要學生能夠聽懂各類英語材料,就要讓學生全面接觸生活語言。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詞匯簡單、發音清晰、節奏舒緩的英文金曲作為聽力材料,也可以選擇一些外國影片讓學生欣賞,反復播放經典橋段,對學生進行臺詞訓練。總之,選擇教材應該注重娛樂性、趣味性與時代性,同時應該由易到難地對學生進行訓練。
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時間內看不出質的飛躍,所以聽力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既需要老師的正確指導,又需要學生的不懈努力。老師和學生要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變教學與學習方法,假以時日,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定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永文.大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4).
[2]崔宏麗.淺談教師在聽力教學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J].教學交流,2007(12):31.
[3]張維益.英語聽力理解障礙及應對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