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英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和核心,是每一個人必備的基礎文化素養。小學數學在小學教育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為基礎,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小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義務教學改革指導下,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對學生進行趣味教學是一個很好地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動力的教學模式和有效實例。通過對小學數學趣味性的探究,使教師在教學中積極發揮自己的才能,改善教學方法,進而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小學生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興趣
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且比較抽象的學科,特別是小學數學。小學生本身還處于兒童階段,生理和心理發展都不成熟,精力很難集中,抽象思維能力也非常欠缺,性格也非常的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往往三分鐘熱度。所以,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他們總是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認真完成,對學習沒有積極性,更有的小學生因為數學抽象性較強,很難學好而厭惡數學。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高數學的趣味性,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動力。
一、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能快速有效地把學生帶入課堂中,使學生踴躍參與課堂實踐,讓學生積極思考,努力學習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熱情,要有感情地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通過自身的激情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深入學生中,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同等位置上,與學生交朋友,建立感情基礎,讓小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溫暖,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再次,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實際,以生活中的例子作為引導,使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比如,西師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克、千克、噸的認識”這一單元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學道具,讓學生猜猜他們看到物品的重量,讓學生在快樂有趣的氣氛中認識單位。然后教師讓學生自己打開課本,讓學生自己先去了解課本中的知識,再通過問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看看他們所知道的單位知識有哪些。最后,教師再通過自己的講解,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總是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完全不理會小學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識的內容,忽略小學生注意力、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樣很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現代教育中,教師要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增強數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和探索欲望強的特點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西師版小學二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教學,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來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對實物的操作來學習數學知識,在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的情況下,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習和鞏固知識。教師在布置練習的時候要注意與傳統及現代相結合,開展富有情趣、科學的練習,還可以利用講故事、游戲、圖畫等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
動力。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活動來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在小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現實生活的方式,自己感受圖形,了解圖形。同時,也可以開展數學趣味問答的教學活動,用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對圖形進行了解和掌握。在課外的時候,教師也要開展一些相對的實踐活動,比如,參觀相關的博物館和體驗相關的數學生活,讓小學生明白數學在生活中運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從小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小學生還處于兒童階段,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我們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像小學數學這樣枯燥乏味的課程,教師要注意小學數學的趣味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生動有趣的氛圍,采取豐富有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進行教學,充分體現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動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沈林,黃翔.數學教學中的情境設計:類型與原則數學教學中的情境設計:類型與原則[J].中國教育學刊,2011(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