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秉剛
摘 要: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線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也是確保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保障。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也為了確保學生在高效語文課堂中獲得良好發展,更為了促使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綜合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更為了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作為一線農村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教材,認真挖掘當地的教學資源,促使學生在多種活動的組織下參與課堂,以確保學生在高效語文課堂中獲得全面而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多種活動;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語文是各個階段的必修課,也是各個年級都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更是學生健全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再加上農村教育中存在“只有高分數才是出路”的思想的存在,導致大部分老師和學生只知道教和學,嚴重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深入挖掘農村教學資源來輔助語文教學,以確保學生在多種教學活動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為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以以下幾種教學活動為例對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進行論述,以促使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鍛煉基本的學習能力。
一、游戲活動的組織
游戲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活動,也是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玩的游戲入手來有意識地將語文學習與游戲結合在一起,以幫助學生輕松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同時,也能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在強化學生對“成語”的掌握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了“猜拳”游戲,對于我們農村孩子來說,猜拳,誰贏了誰向前跳一步是最常玩的游戲之一,所以,在成語學習環節,我組織學生進行“猜拳說成語”的游戲,首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之后,組織小組進行猜拳,輸的學生說一個成語,之后輸的學生進行“成語接龍”,邊說邊寫。可見,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能夠減少課堂的枯燥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對學生成語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來組織多種游戲活動,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二、表演活動的組織
眾所周知,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被動地接受,導致大部分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不利于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也不利于學生健全的發展。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表演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時,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基本工作。
例如,在教學《月光曲》這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在教學時我選擇了表演活動,引導學生分別扮演“貝多芬、皮鞋匠、小姑娘”三個角色,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活動。片段如下:
小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哥哥: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小姑娘:哥哥,你別難過,我只是說說而已。
……
組織學生按照這樣的對話內容進行表演,當然,表演的過程要自然,就要允許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對話進行對話內容的改動,當然主題不能變。而且,這樣表演活動的組織能夠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讓學生在自主表演中正確理解文章中所表達的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當時的情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也能確保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
三、探究活動的組織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被廣泛地應用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目的就是要構建出自主高效的語文課堂。所以,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來進行自主探究,要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獨立探究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時,為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更為了保障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在教學時,我組織了探究性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為什么這一天作者永生難忘?(2)李大釗先生被捕之前,局勢非常緊張,體現在哪些方面?(3)為什么多次勸李大釗他都沒有離開?(4)文本中反映了李大釗同志什么樣的精神品質?……組織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同時,也為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多種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以促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找到探究語文的樂趣。
四、觀察活動的組織
說起農村給人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落后”,對于教育來說也是一樣,對于農村的大部分學生多媒體還不能普及,教學方式還有教學拓展的內容也比較受限。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沒有多媒體的直觀展示,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去觀察農村多姿多彩的生活。具體地說就是,在小學語文寫話教學或寫作的相關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減少學生對寫作的畏懼感,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去寫一寫我們當地的“九龍蓮花池”“象山園”“刺繡”“花燈”“剪紙”“高臺馬社火”等相關的內容,不論字數多少只要學生愿意動手寫就可以,然而隨著學生年級的逐漸增高,學生能夠寫的內容,想要表達的內容就會增多,寫作的水平也會得到提高。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這些事物,在了解生活中的這些內容時,感受到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進而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學生健全的發展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農村的教學資源,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來對學生進行輔助教學,同時,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五、小組活動的組織
小組活動是課改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也是加強生生交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活動,也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活動之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多種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在自主交流、互相補充中更好地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中彩那天》時,我選擇了小組學習活動,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更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教學時,我選擇了“小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思考了“如果我是主人公的父親,我會不會將彩票歸還給朋友?”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保護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同時,也能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通過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在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林.讓學生動起來:新課程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5).
[2]瓦永福.立足課堂 把握實質 務求高效:對做好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認識[J].才智,2015(2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