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蓉
摘 要: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兒童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在音樂欣賞中,音樂教師創造出新穎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通過各種有利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體會到音樂自身散發出的美。
關鍵詞:音樂欣賞;想象思維;創造實踐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兒童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教學難度相對于其他歌曲教學要難很多,特別是遇到純器樂曲,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因為音樂形象不像圖畫那樣直觀、具體,它是通過聽覺激起聽者的情緒共鳴而使人產生各種聯想。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創造出新穎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通過深研小學音樂教材,結合平時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我歸結了幾個教學方法:
一、“聽一聽”
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安靜聆聽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那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安靜地聆聽音樂,發現和挖掘音樂中的音樂要素,在分析處理樂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現要素上下工夫,這一點是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例如:在進行音樂欣賞課《森林狂想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聆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情緒。一首優美的樂曲帶給人們的感受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我要求學生敞開心扉,獨立地去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同學們各抒己見,發揮創造力給樂曲起名字,并同時說明自己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這個名字雖然和樂曲的名字不一樣,但他是用心去聽、去想,敢于發表與別人不同的意見,敢于創新正是新世紀人才具備的素質。
二、“說一說”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在音樂中失去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乏味。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教師在教學時要一往情深,語言、神態要充滿對音樂的濃厚情趣,同時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把握好語感的基礎上,把學生的興趣引到音樂中來,使學生產生高昂和振奮的心理狀態,從而讓學生說出聆聽音樂作品后的感受。同一首樂曲,學生根據自己所具有的聯想,對樂曲所描繪的音樂形象有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心智上得到升華。
三、“唱一唱”
學生聽了作品,要能夠快速地表現出來。耳朵聽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來是內化的感受,是音樂的二度創造。唱是為聽服務的,是在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與理解音樂。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與提升。聽唱融合在一起會達到欣賞教學的更高層次。讓學生在聆聽過后配合音樂哼唱主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而且培養了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四、“演一演”
通過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形象、情緒、旋律等,可以使人更容易感受、體驗、理解音樂,從而達到欣賞、感知音樂的目的。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感。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音樂主題,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走進音樂、喜愛音樂,全身心地投入在感受和體驗的音樂表演氛圍中。
五、“畫一畫”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教師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
六、“奏一奏”
每個學生都是創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給他們,他們絕對能給你即興敲出不同的節奏、聲響、音色。這是他們的潛能、他們的表現、他們的自我肯定。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音樂情緒及不同的音樂形象選擇恰當的打擊樂器,為欣賞的歌(樂)曲伴奏,不僅使學生動了起來,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音樂。借此手段來欣賞音樂,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在音樂上,有效地參與了“聽”這個環節,做到了真正地聆聽音樂。孩子們有了興趣,就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活動之中,既感受了音樂的情緒,又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一堂成功的音樂欣賞課往往會給人們一種神奇的、不可思議的感覺。關鍵是我們要去大膽創新、合理運用。
參考文獻:
[1]章連啟.音樂教育教學經驗[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09.
[2]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12.
[3]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0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