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飛飛
?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文/馬飛飛
摘要:平衡記分卡在企業績效管理當中的應用相較傳統績效評價機制而言,其擁有覆蓋內容更加全面、綜合指標更為科學等諸多優點。這一評價體系在企業內部的有效構建,將可增加企業經營管理的活力,并將企業現有績效管理帶入戰略高度,為企業未來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平衡計分卡;企業績效;評價體系
現代管理作為企業存續和發展的軟性指標,正在從戰略視角、短期計劃和策略實施三個方面的經營成果影響著當代企業的競爭能力。要想良好實現對整體企業管控,使企業的運營變得更為穩健與可持續,就必須以有效方法對現有管理現狀、發展現狀及未來戰略規劃給予準確評估。平衡計分卡作為企業績效評價的現代科學方法之一,其相較傳統單一的財務指標評價,更加能夠對企業管理進行充分評價,為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模式的改進等提供重要數據基礎。為此,在本文中作者從平衡計分卡的優點及其與傳統單一評價指標差異入手,探討有效構建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途徑。
(一)平衡計分卡的內涵
平衡計分卡作為企業績效評價的重要體系,其以較為完善的系統觀點有效的涵蓋了企業內部與外部、短期與長期、表面與深層等多個方面內容,從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流程角度以及學習與發展角度共計四個方面實現了對企業績效的充分評價。
針對財務角度。平衡計分卡需由此設計評價指標的原因在于,企業當期的資產運營、經營獲利、現金流量都將夠影響企業價值,從而能夠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重要基礎。利用較高質量的財務信息還能夠幫助企業更為有效的制定未來戰略、計劃及制度等,從而為企業的合法與合規經營蕩平道路。
針對顧客角度。平衡計分卡需由此設計評價指標的原因在于,顧客的滿意程度及其對某一產品、服務的需求狀況是企業產品銷售、服務提供的晴雨表,其將能夠直接通過這兩方面影響企業的當期業績與未來發展。能否有效及時獲取、滿足顧客對時間、成本、質量、效率等多個維度的關注程度,還將會影響企業在市場當中的生存。
針對內部流程角度。平衡計分卡需由此設計評價指標的原因在于,能否準確測算財務指標,或對顧客需求信息給予及時獲取、充分滿足,均依賴于企業自身的行動力,以及其對現有資源的有效配置。內部流程作為企業內信息流、價值鏈等內容的重要流動渠道,保持內部流程的設計合理與運作高效,都將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針對學習與發展角度。平衡計分卡需由此設計評價指標的原因在于,企業無論是處于實體經濟市場,還是處于資本市場,無論保持著市場壟斷地位,還是新興領域的初創公司,其都將面臨市場風起云涌不斷變化的考驗,能否在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獲得生存空間,就必須不斷的學習與了解市場,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
(二)平衡計分卡的優勢
第一,符合財務評價和非財務評價并重的績效設計原則。績效不單需從當期或未來期間利潤入手展開評價,還應關注員工滿意度、福利薪酬體系等,以判斷企業是否擁有良好環境,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平臺。
第二,增加評價指標,能夠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財務指標多局限于短期盈利行為,從而容易造成公司高管的舞弊發生。而增添了多元評價指標因素的績效體系,將可有效杜絕管理方面的上述問題出現,從而為企業打造更為優質的健康環境。
第三,充分把握績效管理與企業戰略之間的緊密關系??冃Ч芾碜鳛槠髽I未來規劃數據的重要提供途徑,平衡計分卡在績效考核體系中,增加環境因素評價、學習因素評價等均會給企業未來戰略的制定,企業內部良好氛圍的形成,乃至未來戰略發展提供重要基礎。
在現代企業應當把握平衡計分卡的優點,并從企業實際管理水平、經營市場現狀等方面入手,對四要素所涵蓋指標進行選擇,實現對整個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的有效設計。
第一,針對財務要素中指標的選擇及其功能解釋。具體可參考表1。
第二,針對顧客要素中指標的選擇及其功能解釋。具體可參考表2。
第三,針對內部流程要素中指標的選擇及其功能解釋。具體可參考表3。
第四,針對學習與發展要素中指標的選擇及其功能解釋。具體可參考表4。

表1 財務要素指標選擇與功能解釋
鑒于平衡計分卡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及其所保有的優勢地位,為了有效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本文中作者在對平衡計分卡與傳統績效評價指標對比基礎上,以平衡計分卡為模型,對現代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提出了有效途徑。謹此希望,通過上述對策與建議的提出,為我國企業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作出自身貢獻。

表2 顧客要素指標選擇與功能解釋

表3 內部流程要素指標選擇與功能解釋

表4 學習與發展要素指標選擇與功能解釋
參考文獻:
[1]王秀萍,朱艷.基于阿米巴模式的績效指標體系探討[J].財會通訊,2014(28).
[2]詹也.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聯盟組合績效指標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2012(08).
[3]楊新東.基于平衡計分卡的企業業績評價思考[J].財會通訊,2009(03).
[4]馬超.試論在預算績效目標管理中如何有效構建績效指標體系[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09).
上接(第191頁)為老干部服務的同時,規范定點醫院就醫流程。
(三)建立健全基層醫療保健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質量
依托優質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充分發揮二級醫院、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優勢,通過加強離休干部社區醫療保健服務工作,為離休干部提供就近便捷的社區基本醫療健康服務。
一是明確職責。離休干部社區醫療保健服務工作要充分利用并完善社區醫療服務網絡。衛生部門為具體責任部門,二級醫院和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離休干部醫療保健服務工作機構。
二是建立健康檔案。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開展基本公共衛生建立健康檔案的同時,要著重收集離休干部健康管理信息,為每一位離休干部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區人民醫院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總數據庫,歸集各社區檔案數據與區公費辦聯網共享,以方便按疾病類型進行分類管理及跟蹤服務。
三是建立責任醫生制度。挑選具有政治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意識強和有較高醫療水平的醫生作為離休干部責任醫生和健康保健顧問。責任醫生要掌握離休干部的健康狀況、疾病情況、用藥特點,及時指導離休干部的醫療保健和用藥。
四是發放醫療保健服務聯系卡。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為本轄區內的離休干部發放醫療保健服務聯系卡,聯系卡要注明責任醫生的聯系方式,以方便離休干部聯系就醫。
五是開展巡診醫療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定期開展巡診,指定責任醫生每月兩次為離休干部提供上門服務,并根據其身體狀況有針對性的帶送用量不超過一個月的所需藥品。帶送藥品實行記賬管理,藥品單據須經離休人員本人簽字確認,對因病本人不能前往醫院就診的離休干部,可開設家庭病床,由責任醫生負責,定期巡診。
(四)啟動長期醫療護理保障制度,設立定點專護機構
全面啟動失能離休人員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并設立定點專戶醫療機構。定點醫療護理機構設立在二級醫療機構,定點醫療護理機構要開設離休干部長期醫療護理病區,通過軟硬件設施的打造,全面提升醫療服務環境,并提供高質量醫護人員。
離休人員因疾病需要臨床醫療護理30天以上的,應定點護理機構進行醫療護理。具體包括:因病情需長期保留胃管、氣管套管、膽道外引流管、造瘺管、深靜脈置換管等各種管道的;需要長期依靠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維持生命體征的;因各種原因導致昏迷,短期住院治療不能好轉的;患各種嚴重慢性病且全身癱瘓、偏癱、截癱并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其他術后仍需長期住院維持、支持治療的;經社保經辦機構認定的其他符合享受醫療護理的情況。
作者單位:(廣州市南沙中心醫院) (威海市文登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