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辰
摘 要:人口是經濟社會活動的主體,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比丝诔鞘谢前l展趨勢,經濟越發達,城市聚集的人口會越多,農村人口會越少,最終城市人口總量會遠遠高于農村人口總量。因此,城市人口問題會越發突出和重要。城市人口均衡發展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發展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人口;城市;均衡發展
城市化是一種趨勢,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系統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和進步,構成要素復雜,影響因素眾多,而其中的人口問題是所有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城市人口均衡發展的意義
城市人口均衡發展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有利于解決內需不足的問題。城市人口均衡發展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有一定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擺脫了短缺經濟狀態。但是經濟發展的矛盾逐步轉移到了需求方面。只有城市人口均衡發展,才有利于改變多數人生產少數人消費的現狀。才能推動農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促進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
根據計算,城市人口超過百萬人發展成本是10萬人小城市的1/6~1/8。我國只有16.5%的人口生活在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中,比世界平均水平低5.2個百分點,較發達國家相差很多。參見表1
二、保定市特征、優勢與問題
(一)全市人口總量發展緩慢,主要趨于自然增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119.44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058.92萬人相比,這十年共增加60.51萬人,累計增長了5.71%。年平均增長率是0.56%,平均每年增長6萬多人。與其他地區相比,保定市人口增長主要歸于人口的自然增長,人口遷移數量所占比例不高。
(二)家庭戶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303.92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071.93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3人減少0.2人。
(三)人口年輕,勞動力豐富
保定市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出“橄欖型”,即兩頭小、中間大的形態,這與保定市總的人口構成狀況密切相關。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91.58萬人,占17.11%;15-64歲人口為837.06萬人,占74.78%;65歲及以上人口為90.8萬人,占8.11%。
(四)保定市受教育人口不斷提升,市民受教育程度不斷增高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69.27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24.52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515.79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289.73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五)保定市區人口密度大,周邊縣城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不均
保定市區總面積22159平方千米,人口1194379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5人。保定市區內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385人,市區外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57人。
三、實現保定市人口均衡發展的思路
(一)增強城市承載能力
城市人口發展的基礎在于城市的承載能力。承載能力高則有助于城市人口的均衡發展。因此想要加強城市的承載能力,首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運輸建設。
(二)優化產業結構
保定市自1992年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一產業后,產業結構一直呈現“二三一”狀態,優化產業結構是實現保定市人口均衡發展的重要措施。必須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步伐,鼓勵交通信息、物流、科研、金融保險等的具體配套措施的建設和發展。提高餐飲、零售業的環保排污、消防安全、衛生防疫扥方面的市場準入門檻,對其加強監管。
(三)提高人口素質
影響人口均衡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人口素質。保定市高素質人口數量少,所比重偏低,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中心城市,并且與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有很明顯的差距。保定市今后要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并重。對高校畢業生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給予重視,并且大力引進。同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大力培養技能型人才。
(四)提高人口管理水平
應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注重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構建覆蓋全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二、努力形成以房管人、以證管人、以崗管人和以信息管人相互協調的管理系統。三、著力進行社區建設,加強社區管理。四、增加公益性服務,促進商業化與公益性服務的相結合。
參考文獻:
[1]王世巍.城市人口均衡發展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9-28.
[2]宋健,巫錫煒.中國人口問題與人口學發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362-365.
[3]彭文生.人口均衡發展[J].證券市場周刊,20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