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澍
摘 要: 本文通過對中國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所存在的諸多共通之處進行研究,探求如何使民間美術這一古老而獨特的藝術形式在新的社會形態中更好地煥發新生,使之與現代設計相互融合而生發出更多的活力。
關鍵詞: 民間美術 現代設計 教學應用
一、引言
民間美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方文化特色,是歷經數千年文化變遷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現代設計則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產物,從工業化時代起,現代藝術設計在社會變革中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促進作用,是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
二、民間美術與現代設計的共通之處
民間美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的勞動創造當中,在追求其質樸本真的審美感受的同時,同樣貫徹實用功能的體現。譬如一個刺繡荷包不僅要造型美觀,還要有良好的收納和便攜功能;一條雕花木凳,既是一件家居裝飾的精美藝術品,又具備極佳的使用價值。其審美特征直接源于實用功能當中,是對物質生活及精神層面追求高度統一的鮮明體現,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無窮智慧和創造力,這正是現代設計思想所努力追求和找尋的。
在我國民間美術的眾多類型里,尤其在實用型手工藝產品當中,不難發現民間藝術與當代藝術設計存在很多相似之處。比方說民間美術側重于意蘊的傳達而不在意外觀的形似,常采用抽象形態對客觀物象進行夸張、提煉與變異,這種方法和現代藝術設計中追求簡潔、單純的形象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民間美術作品中的造型形象大多有著極為豐富的寓意內涵,如年畫《連年有余圖》中的蓮花和鯉魚圖形,形象地反映了老百姓追求豐收的美好愿望;《五蝠捧壽圖》也以蝙蝠的諧音“福”寄托了盼望五福臨門的吉祥意愿等。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看似相差甚遠、沒有關聯,而實質上卻有著相當多的共通之處。民間美術相比于現代藝術設計同樣注重以少勝多、虛實相生,民間美術一直以來都是通過口口相傳、手把手的傳授,每一件民間手工藝作品當中都融入了作者對世界、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這份純粹無華的真情實感正是現代藝術設計實踐所切實追求的。不管是產品造型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抑或是視覺傳達設計領域,民間美術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正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越民族的就是越國際的,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匯入傳統民間藝術因素,必將成為未來設計領域發展和前進的方向。
民間美術作品中對顏色的運用和搭配同樣大大拓展和擴充了現代藝術設計的信息容量和表現形式,例如民間年畫作品中大多選擇那種高純度的原色相互搭配組合,色彩沖擊力非常強烈,具有極強的視覺張力。當這種極限的配色技巧運用于諸如廣告招貼、包裝裝潢等現代設計中時,這種顏色艷麗、對比鮮明的配色很容易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更好地提高作品的視覺沖擊力。
三、民間美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藝術設計,到處充斥大量舶來文化元素,各類“國際化”視覺圖形符號的泛濫和“本土化”視覺元素失語沒落現象顯得十分嚴重,世界設計的大同之日便是其大限到來之時。作為一名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需要努力尋求一種扎根于民族本土文化且又緊跟時代步伐的合理表現形式。
任何國家和民族的設計都必須根植于自身所獨有的文化底蘊,方能在世界文藝之林站穩腳跟。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眾多璀璨的民間美術文化遺產,也為現代設計提供了大量可供利用的寶貴資源。但在不少設計師尤其是年輕一代設計從業人員眼中,民間藝術仿佛已經成了陳舊和落后的代名詞,認為民間美術不過只是一種粗俗和不入流的村野文化,正是這種觀念上的偏見,使得當前許多現代設計作品中過于崇洋,譬如在作品中一味照搬西方設計樣式而絲毫不顧及國人的接受程度,其設計作品往往令人不知所云,長此以往,必然會脫離民族文化根源而步入歧路。
民間美術造型中的符號化語言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有著很大的表現空間,譬如中國結的造型被巧妙運用于中國聯通的企業標志圖形當中,將其所蘊含的吉祥寓意和四通八達相互聯通的特點的與企業發展特征完美融合。還有諸如中國銀行的LOGO造型,采用了中國古代圓形方孔銅錢的造型,蘊含天圓地方的寓意,同時把漢字“中”嵌合到圖形當中,可謂珠聯璧合、渾然天成。
民間藝術作品大多選擇那種遍地可拾的天然材料進行制作修琢,比如根雕藝術便是對各種自然生成的樹根造型“因材施藝”,在凸顯其審美特征的同時也完好保留著其自然樸實的天然形態,實現了人類設計思想和自然形態美的完美統一,這種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恰恰也是現代設計所極力追求的。當代人在享用著現代物質文明成果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日益遠離了過去那種自然本真的狀態,對民間藝術中所飽含的濃郁生活氣息和清新自然的形態則更添向往和追求。
自古以來,民間美術造型中反復出現的被人們廣為傳頌的紋飾通常除了具備優美別致的審美外觀外,也常常蘊含深層次的吉祥寓意和美好象征含義。譬如中國聯通的LOGO造型來源于佛教圖案中的“盤長”形象,包含“源遠流長、四通八達”之意,形象地體現了企業的前景蒸蒸日上、不斷開拓進取的雄心壯志。諸如這種對大家所熟知的傳統民間美術造型延伸出新的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也是現代藝術設計中經常采用并收效頗佳的一種表現手法。
我們在將傳統民間美術形式運用于現代設計時,必須勇于擺脫舊有觀念的約束,敢于突破常規。比如充分運用現代設計的構成理念,對傳統藝術形式進行“打散分解重構”的方法進行重新組合編排,推陳出新。通常從人類認知世界的規律來看,打散的方式要比表層觀察更顯透徹深入,打散解構不僅利于認知事物的架構,更有助于深入體現傳統民間美術造型的內在美。
四、結語
民間藝術作品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在材料選取運用、藝術表現形式等方面都能給現代設計提供諸多的啟示和靈感,豐富和拓展現代設計的表現形態和文化內涵,為其源源不斷地提供設計養分和素材。當然,對傳統民間美術造型的運用絕不是簡單地照搬或一味地認同,更需要把握好其內涵精髓,將傳統審美理念與當代設計巧妙融合,才能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生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丁文靜.對當代中國民間美術的認識和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8(3).
[2]鐘福民.新民間語境中的民間美術[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0(1).
[3]郝亞麗.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民間美術的活態傳承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3(4).
[4]王建麗.現代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色彩的結合[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