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麗
摘 要: “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也是學生健全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更為了促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發展,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從多角度入手逐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獲得良好發展,同時,為學生健全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關鍵詞: 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 培養方法
審美教育就是讓學生用心靈去發現、感受美。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價值,要從多角度展現語文課程的美,進而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獲得良好發展。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我們關注的僅是語文基本知識的掌握,常常忽視對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及審美能力的培養,嚴重不利于語文課程價值的最大限度實現。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應從多角度入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使學生用心感受教材中的美,并促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獲得良好發展。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論述,以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1.在文本鑒賞中感受美
鑒賞是對文本的鑒別欣賞,是文本價值的展示,更是學生發展的基礎。但是,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僅是向學生傳遞基本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考試能力,并沒有對文本價值進行展示,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要鼓勵學生在鑒賞中感受文本中的美,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學《海上日出》時,為了順利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贊美之情,更為了讓學生獲得美的熏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文本中的一些句子進行鑒賞,比如: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
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
組織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這些重點句子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時,讓學生在自主鑒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進而逐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2.在文本引導中感受美
對于小學生來說,自主性差是現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也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實際文本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要通過恰當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美,進而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文本中所包含的美,也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熱愛周總理的思想感情,更為了讓學生感受文本中的人物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選擇了問題情境創設法,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究中進行思考,如:
(1)為什么說是“十里長街”送總理?
(2)在悼念的人群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什么樣的臉?
(3)為什么要強調“老奶奶”的相關事情?
……
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在問題交流、問題探究中感受文本的美,感受周總理這一人物形象的美,加深學生對周總理的愛戴之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中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人物美,進而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作出相應貢獻。
3.在語言表達中感受美
語文的美除了鑒賞和體會之外,還能從表達中體現出來,所以,就取得了妙筆生花、口吐蓮花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鼓勵學生擇詞造句、擇句成文,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語言表達中感受美,感受漢字的魅力,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草原》時,為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也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在學生反復閱讀后,我組織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入手自主表達“我心中的草原”,引導學生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草原留給自己的印象。有學生說:草原的美,不但蘊于靜,也蘊于瞬息萬變之間。可見,這樣的對既定主題進行自主描述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而且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及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審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除了上述幾個方面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想象中感受美、從情感中體會美等,這些活動都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影響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受文本的美,進而使學生在多種美的熏陶下獲得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芝敏.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滲透[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4(10).
[2]江金泉.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J].海峽科學,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