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部奎
摘 要: 學困生是指智力在正常范圍內,但學習基礎差,目的不明確,缺乏自信和上進心,上課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他們普遍對數學失去興趣,聽課效果差,計算能力差,參與意識不強,學習成績不佳。作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育 學困生 形成原因 轉化策略
一、高中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學習目的不明確。
從高一入學開始,學困生一直沒有思考學習高中數學有何作用、學習數學的意義在哪,而是簡單地認為學習高中數學是為了應付高考、對付老師、滿足家長的期望。正因為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他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肯吃苦,害怕困難,學習習慣不好,不認真學習和刻苦鉆研數學問題,不善于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二)缺乏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學困生缺乏學好高中數學的自信心,總是認為高中數學比初中數學更枯燥、更抽象、更難學,學習數學沒意思;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漠不關心,避而不答,不愛動腦筋,缺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上進心,對不懂的問題不認真思考鉆研或者請教別人。
(三)學習習慣差,基礎知識薄弱。
1.學困生學習無計劃,課前不預習,上課不專心,課后不及時復習,作業不能按時獨立完成,解題思路不清晰。
2.大多數數學學困生,對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及公式的來龍去脈模糊不清,對概念理解不全面徹底,不會靈活運用概念、定理和公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沒有掌握好學習數學的方法,審題不嚴密,往往忽視關鍵字、關鍵符號,分析問題表面化、不透徹,解題單一,就題論題,死套公式,不會靈活運用數學思想分析、解決數學問題。
二、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
(一)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新課程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學是師生交流,持續發展的過程,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從而達到共享、共識、共進。對于高中數學學困生來說,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克服他們長期以來對學習高中數學形成的恐懼心理,點燃學好高中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平時教學中,要多與他們交流和溝通,了解他們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一旦學困生對你敞開心扉,他便會喜歡上你的課堂.便會對你教授的課程感興趣,學習成績自然也會好起來。
(二)教師在教學策略上下工夫。
1.降低要求,狠抓基礎知識教學。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節與節、章與章之間的知識聯系非常密切,如果學困生對一個知識點掌握不好,想利用這個知識點學習另一個知識點是不行的,所以每章每節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都要融會貫通,這就得加強學困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基礎知識講細、講清、講透;例題、練習及作業都要先注重課本基礎知識,不搞拔高,不搞題海戰術。等學生把基本內容、基本方法掌握了,再循序漸進,逐漸加深。
2.指導學生學習得法。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要有一定的方法,部分學生數學成績提不上去與他們的學習方法不正確有很大關系。費的工夫不少,但總不見效。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他們正確的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和復習方法,指導他們如何應對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為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加強直觀數學教學。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學困生由于基礎差,致使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差。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通過一些直觀教具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盡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感官能感觸到,能更直觀地了解和掌握知識。
4.分層教學。
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學生的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發展。課前預習時,可讓基礎薄弱的同學主動復習舊知識,基本看懂預習內容,試著完成相應的練習題,不懂時主動求教于別人,帶著疑問聽課;而學習基礎好的,應深刻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定理、公式要主動推導,例題要先行解答,能獨立完成相應的習題,力求從理論和方法上消化預習內容,并能自覺幫助別的同學。課堂上,應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但基礎薄弱的同學也能回答的問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更要分層。學習基礎薄弱的,應布置一些基礎題或略有提高的題,而學習層次高的同學,則可以加大一些難度,使所有同學都有所得。
(三)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彼€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高明得多?!笨梢?,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表揚、激勵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常常是知識的化身,是他們崇拜的偶像。如果得到教師的賞識和肯定,那對學生產生的正面效應是特別明顯的。反過來,如果受到老師的否定,其負面效應也是很嚴重的。因此,教師要多賞識學生、鼓勵學生,善于發現他們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進步。千萬不要覺得進步小就不值得一提,其實這點點滴滴的進步正是點燃他們心中奮斗之火的火柴,使這些學困生感到“我還行”,“我還有希望”。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糾正學困生的不良習慣,逐步培養仔細認真,刻苦努力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的精神。書寫工整,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持之以恒,就會學好數學。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痹诮虒W中,需要教師長期不懈努力,讓學困生轉變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要我們有耐心,給予他們愛,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學困生一定會成為學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