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蘭
摘 要: 終結性評價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英語的評價依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忽視英語教育的全過程,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形成性評價作為終結性評價的有效補充,強調要開展以調節教育過程、保證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為目的。這種評價體系重視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動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本文結合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的實踐研究,旨在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關鍵詞: 形成性評價 中職英語 口語教學
一、引言
隨著國際化的發展,英語對中職生來說越來越重要,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了解英語國家文化,開闊國際視野,更好地完善與發展自我,并具有今后在生活上和工作中運用英語的能力[1]。但是英語教學并不樂觀,首先,隨著中職的擴招,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基礎差。例如,我校有些學生連26個字母都寫不出來,英語口語更是他們的弱項,開口說英語對學生來說真是難上加難,有些學生連簡單的日常問候的會話都不會。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升學指揮棒的長期影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大多以終結性的評價評定學生的成績,重考試結果、輕學習過程,忽略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能動性和主體性。傳統教學注重于解題、做題,使學生成了解題做題的工具,使原本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語言教學活動變成拼命于“應試”的“演練場”。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只有少數學生能夠獲得鼓勵、體驗成功的快樂,大多數學生成了失敗者。相當多的學生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就喪失學好英語的信心和積極性,極大地降低英語學習效率,英語課堂出現“費時低效”、“枯燥乏味”、“啞巴英語”的現象,這給英語教學特別是英語口語教學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顯然,終結性評價顯然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英語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尋找能夠調動中職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的多種評價激勵手段,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習態度、價值觀和能力不被忽視,讓學生獲得自信,增強學習口語的效能感[2]。
“形成性評價”這一概念由美國評價專家斯克里芬(M.Scriven)在其所著的《評價方法論》中首次提出,后來被美國教育家布魯姆(B.S.Bloom)運用于教育評價實踐,是指通過診斷教育方案或計劃、教育過程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以提高實踐中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質量的評價[3]。形成性評價伴隨學習過程,通過觀察、活動記錄、測驗、問卷調查、學習態度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的持續評價。它注重在教和學過程中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分析判斷,能夠為教和學雙方提供及時、真實的診斷性信息,有利于教和學過程的完善和發展;有利于發揮評價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不僅對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表現自我的形式和機會,使學生在評價中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把形成性評價運用于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目的不是檢測學生學了多少知識,而是旨在幫助中職生挖掘學習英語的潛能,增強他們開口講英語的信心,獲得成就感,使他們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合作精神和應用英語口語的能力。也就是說,形成性評價彌補了終結性評價的不足,教師可以及時獲取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強化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必須對現有評價方式進行變革,將形成性評價融入中職英語教學。
二、形成性評價在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情況,尊重差異,注重分層教學,分層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開學初,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詢問、進行英語能力測試等手段了解所上班級學生的英語基礎掌握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把學生分A(英語基礎好)、B(英語基礎較好)、C(英語基礎差)三個層次,制定適合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和評價要求。比如,教師對英語基礎比較好、英語口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要提出稍高的要求,而對于英語基礎很差的學生則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在教學上主要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口語學習任務。在評價上也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給予合適的評價,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比如,在上“Whats Your Hobby?”這個單元的口語部分內容時,在談論個人的興趣愛好時,教師對英語基礎好的A層的學生可以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回答,比如,可以這樣問:“Whats your Hobby?”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他們的思維。而對英語基礎差的C層學生可以問:“Do you like swimming?”學生用“Yes”或者“No”回答,就可以達到老師的要求。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都能在原有英語基礎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達到老師的要求,從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制作評價表,收集學生學習信息,整理學生學習檔案。
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將學生的出勤、學習的認真程度、回答問題情況、單元口語練習等情況納入評價內容并存檔,掌握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為調整下一步的教學行為和給學生提供幫助提供依據。教師還要制作適合英語口語教學使用的學生自評表、學生互評表和教師評價表,并指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工作。積極推行學生自評,使評價成為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的一種手段,改變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做法。把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都作為評價的內容,從三個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使評價更趨于合理有效。
(三)創設有效的課堂活動,教師課堂觀察,及時評價,及時反饋。
英語口語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大綱和計劃,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有趣味的課堂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同時,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給出及時的評價。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在口語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況,與同學做對話練習和參與情景表演的情況,或者在巡堂檢查學生參與英語學習小組活動時的表現,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和糾正,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口語交際方面的問題,使學生在壓力較小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增強自信心,通過觀察,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進步情況,為下一步教學進度計劃和授課方式提供即時反饋,便于調整教學行為。
(四)課后布置作業,課堂檢查,延伸拓展評價。
學生要練英語說得好,光靠課堂上幾十分鐘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利用課外的時間多加練習才能得到較快提高,而中職生的學習自覺性比較欠缺,教師應該適當的布置一些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課外英語口語練習,并把課外練習納入評價中,培養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例如,老師可以在班上安排學生輪流做值日英語報告(English Report),每次課安排3到4個學生做值日,值日報告要求在上課前利用課外時間去查找資料,準備內容,報告的內容和長短不限,并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到講臺上做報告,由老師和其他同學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價。報告做得好的,可以把該內容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供大家參考學習,做得不夠理想的,教師可以給出建議并幫助學生改進內容,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讓學生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五)課后調查,及時反饋。
教師在上完每個單元的口語之后,通過問卷調查或者詢問的方式向學生了解該單元的英語口語學習情況,如,詢問學生本次口語課哪個內容還理解,老師設計的情景還有哪些需要改進,在跟同學合作練習口語時出現哪些不易解決的溝通合作問題等,及時了解學生學習該單元口語課的情況,教師根據這些反饋,及時進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以便提高教學效率。
(六)評價應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在評價方面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要以鼓勵為主。學生取得進步要及時表揚,如果跟不上,則應該給學生多一些練習的機會,鼓勵和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三、結語
中職生英語基礎薄弱,英語口語更是他們的弱項,教學只有從教學實際出發,不斷探索,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把形成性評價融入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給學生建立自信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才能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達到教學想長的目的,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林立,王篤勤.英語:基礎模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龔玉芳.形成性評價在中職英語基礎模塊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2)中旬刊:255-256.
[3]鄧莉.有效運用形成性評價促進中職英語口語教學[J].文理導航,2012(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