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興鴻
摘 要:由于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中學物理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的“一刀切”的平行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分層教學;實施方法;必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同一班級里的學生在基礎知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會存在很大的差異。若果采取“一刀切”的平行教學方式,就會致使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吃不夠”,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為此,可以通過分層教學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一、何謂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的差異,按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將學生科學的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進行有區別教學。分層教學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教學,即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要求和評價,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1.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存在差異的,尤其是在物理學習能力方面,其存在的差異更大。造成差異原因主要在于學生的先天遺傳因素、生長生活環境、教學環境、教育條件等都存在著差異,這些原因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加上學生興趣愛好、基礎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等也都不相同,從而就使得學生所表現出的物理能力也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的。在實際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每個學校,每個班的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十分顯著。在這種情況下,物理課堂教學實行分層教學、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才能使得所有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展。
2.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物理教學幾乎都是采用統一教材、統一課時、統一教參,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的情況時,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就會出現“顧此失彼”“顧中間、丟兩頭”的現象。若不實行分層教學,不因材施教,這樣就會造成一部分學生成為陪讀生或陪考生,致使不能充分發揮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潛能,能力稍差的學生就會變成了后進生。而我們的基礎教育是要保證學生的共性發展,要兼顧到每個學生,因此,進行分層教育確有必要。
三、初中物理實施分層教學的方法
1.學生分層
在一定時期內,按照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參考學生的物理成績和平時表現,臨時的、可變的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不同層次的類別組織。采取隱性分層,即教師做到心中有數,而不予公布,以防止刺激學生的自尊心。
2.目標分層
教師要從物理教學的實際著手,對物理教材中每一章節的教學目標熟悉掌握后,將全體學生的共同目標制定出來,然后再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依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進一步的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重力知識的教學時,在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要求優等生生:在對影響重力的因素和其相互關系有所了解后,要求展開聯想,將不同質量、不同位置的物體的重力大小判斷出來。要求中等生:通過各種相關的實驗,將影響物體重力的因素以及他們的相互關系總結歸納出來;此外,還要對測量物體重力的方法有所了解。而對于差生:只要要求其對重力產生的原因、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都能有所了解,明白重心即重力的作用點;對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公式G=mg等要理解,清楚g=9.8牛/千克的物理意義。
3.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是分層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環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強化目標意識,做到課前公布各層次的學習目標,課終檢查是否達標。另一方面把握課堂提問的策略,讓每類學生都有輸出信息的機會。一般在講授知識時提問中等生,利用他們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進行研究,在突破重、難點時,發揮優生的作用,啟發全體學生深刻理解。這樣能夠較好地解決教材的統一性和學生個性差異的矛盾,使學生各有所得。
4.課后作業分層設計
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要進行分層設計。針對優生,在作業的布置上,要根據優等生的學習水平和教材內容設計的要求,以難度較大、較高,思考性強的習題為主,刺激學生的求知欲;針對中等學生,要以鞏固練習為主,一般是指教材后的習題,使其掌握如何運用課堂知識;針對差生,以放緩坡度題為主,將難度較大的課后習題分解成幾個小題或給予具體提示,這樣既緩和了差生學物理難的狀況,切實減輕了差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增強了他們的積極性。
5.考查分層
教師要根據物理教學大綱和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實行分類考查。即每份物理試卷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強化題三大類。基礎題: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提高題:差生選作,中等生和優生必須做;強化題:中等生選作,優生必做。三類題的比例可以為基礎題占85%,提高題占10%,強化題占5%。分類考查后,要根據考查的不同結果,及時采用不同的矯正措施,對沒有過關的學生,除通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幫學小組等方法進行幫助外,還要組織平行檢測,對在平行檢測中達標的學生給予肯定、鼓勵,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確保各類學生都能達到各層次的教學目標。
6.評價分層
由于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對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即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對于成績好、自信心強的學生,采用競爭式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讓其互相競爭,促使其更加嚴謹、謙虛,更加努力拼搏。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要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指出其不足之處,又指明其努力方向,鼓勵其不畏困難,積極向上;對于學習有困難、自卑感強的學生,要采用表揚式評價,尋找其在學習中的發光點,肯定其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綜上所述,由于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的“一刀切”的平行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教學的方法。這樣才能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應有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成龍.初中物理分層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09(41)
[2]程金貴.利用分層教學貫徹任務教學法理念[N].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2)
[3]叢建明.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科教文匯,2008(11)
[4] 劉小認.談物理概念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
[5] 陳歡.芻議物理課堂概念教學[J].文理導航(中旬),2012(11)
[6] 郭亞敏.淺談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學實效性[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