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學偉
摘 要:小學體育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強健學生體魄,因此我們就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并分析小學生的身體發育規律和認知狀況,然后設置相應的教學方案還原學生主體地位,在活潑、靈動中遷移知識生成技能。
關鍵詞:小學體育;知識遷移;表象訓練;游戲活動
小學時期正是孩子們身體發育旺期,也是世界觀和良好運動習慣形成的關鍵期,所以該時期的體育教學必須要能契合學生的認知和成長規律。但是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一直被邊緣化,幾乎只是在支應差事:課堂上散漫的自由活動抑或死扣教學大綱進行一刀切式的強化訓練。殊不知這兩個忽略學生個性發展的極端教學行為都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甚至不利于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與“健全的體魄,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學初衷嚴重背離。鑒于此,筆者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并分析小學生的身體發育規律和認知狀況,對如何讓小學體育課走出封閉模式,還原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個體性、活潑性的特征進行如下探索與討論:
一、結合認知規律分解動作
小學生認知能力是循序漸進的,而體育運動往往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再加上運動有即時性的特點,可能孩子們還沒有看清楚,教師已經示范完畢,這樣的體育教學是不負責的教學。體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使得自己的教學節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需要注意的細節上或者快速的節奏部分,我們非常有必要進行動作分步解說,這樣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遷移規律,才能減少運動技巧的吸收難度,提高課堂效率。
比如在進行“前滾翻”教學時,身體發育初期的小學生,操作起來常常出現動作不協調,不小心還可能發生危險,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根據小學生的遷移規律將教學內容分解為:蹬腿、團身、滾動,然后根據這三個動作的特點進行分別引導:蹬腿,就是引導同學們雙手撐墊子,兩腿用力蹦,讓大家充分體會前滾翻中的蹬腿動作;團身,就是要同學們抱緊身體像不倒翁那樣在墊子上晃動,實現團身滾動練習;滾動,就是讓學生在團身的基礎上體會蹬腿后的團身滾動的感覺。這樣將復雜連貫的動作分解練習,原本枯燥的前滾翻教學變得有趣起來,積極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通過表象訓練刺激感官認知
“表象訓練”顧名思義就是將正確的動作示范以視聽等直接的感官刺激作用于學生的大腦,讓孩子們無意識地借助自己頭腦中儲存的表象示范進行知識回顧和充分訓練,最終形成腦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以較快的速率建立和完善動作概念,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和鞏固知識,提升動作技能,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這里以學習籃球知識為例,籃球運動是一種富集娛樂、健身和競技等于一體的群體性對抗體育運動,其巧妙的戰術、靈活的技巧一直是體育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小學階段是初步接觸籃球的階段,孩子們囿于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限制可能對有些東西不容易形成連貫技能,諸如三步籃、定點投籃等都可能讓孩子們在技巧面前逡巡不前,甚至望而卻步。這種情況下,為了積極提升小學生對籃球技能的掌握,筆者提出“好運動不求甚解”的表象訓練理念,不給孩子們進行過多的抽象理論分講,而是將籃球動作的經典部分如“三步籃、定點投籃”等制作成圖片和視頻,讓同學們通過充分的感官刺激先形成條件反射的無意識運動慣性,這樣同學們就會先行在大腦中建立初步的動作表象,然后再有計劃、有意識地不斷重現視頻上的技術動作示范形象,最終將“意識動作”轉換為理性技能。如此教學,將學生的表象、意念、動作進行有效聯結,使三步籃、定點投籃能技能掌握水到渠成,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三、通過趣味游戲吸引學生參與
興趣是激發學生運動的發條,游戲是激發興趣的源泉。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小學生認知第一規律,這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適時借助靈活、活潑的游戲活動來牽引大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比如我們在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時,就設置了一個“看誰反應快”小游戲。游戲的教學方法是:同學們兩人一組進行配對面對面立正站好,同學甲將右手掌展開,同學乙將食指放在同學甲的掌心;教師口哨為號,同學甲做抓手指動作,同學乙兩則迅速抽食指躲避被抓,同學甲以能抓住同學乙的食指為勝,同學乙以能迅速逃離為勝;勝一次得1分,3次一個輪換,以得分多的為勝。如此將訓練滲透在游戲活動中,不但可以很好牽引孩子們積極參與,還能啟發孩子們在課下活動進行游戲訓練,有效配置時間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四、結合學生能力進行分組指導和評價
孩子們身體狀況和知識結構存在客觀上的差異,所以我們體育教學活動也不能進行一刀切,我們要認真分析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幾個階梯性“同質小組”。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要根據各組的實際接收能力,設置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效規避盲目教學,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課有所獲,對課堂學習充滿自信和充實感,形成渴望學習的正能量。比如在中跑訓練中,筆者根據大家以往的訓練狀況,將孩子們分成以下幾個“同質小組”:快速組、中速組、慢速組等。然后設置符合各組成長的訓練模式,如:慢速組規定只要你能堅持跑完全程,完成任務就是優秀;中速組要以快速組為目標,操作中要能跑幾個;快速組要努力訓練超越自我。并且每次練習完成后,每個組別的前3名和后3名同學可以自由選擇加入更高或下一個組別,也可以繼續在本組中競爭。通過這種形式,學生的興趣被完全調動起來。而相對于后進學生,由于有不同的要求,他們也有一個團隊可以競爭,從而避免了自己弱項的被放大,讓他們也能輕松地投入到運動之中。在身邊氣氛的影響和同伴的激勵下,所有的同學往往都能努力完成規定任務。
本文是筆者在一線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如何構建契合小學生認知和成長的優質高效體育課堂的討論與研究。總之,體育課堂也要以學生為中心,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情況下整合教學內容,設置符合學生遷移知識,生成能力的教學方案。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的體育課堂形成可持續發展,才能培養孩子們形成良好的運動意識,從而健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玲.對小學體育課堂常規的認識[J].《中小學教育》,2014年4月
[2]李伶華.“教”與“玩”結合是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