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要】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圍繞同一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最大程度地“讓讀”“讓學”。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學校嘗試開展“以表達為取向的群文閱讀實踐與研究”,學生圍繞議題展開自主閱讀,經歷求同與比異的發現性閱讀與思考性表達,完成語文知識的建構。
【關鍵詞】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教學 開闊視野 開放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81-02
語文學科悄然興起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群文閱讀, 它不同于傳統單篇閱讀教學以突出“教”的展示與表演,而是以“學”為宗旨的實踐活動,課堂中最大程度地“讓讀”“讓學” 。群文閱讀教學這種新的閱讀教學形態,意味著要切實改善課堂“學習狀態”,多一些默讀和瀏覽,多一些小組對話和討論,多一些比較閱讀,多一些探究思考。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學模式:“明確主題—閱讀概覽—片段分享—精彩賞析─主題拓展”。
第一步是明確主題。就是要提煉出這個單元的主題,并且以“畫知識樹”的方法進行呈現。這其實也是在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和概括能力,讓學生能夠用簡練的語句對文章內容進行簡要地概括。
第二步是“閱讀概覽”。要求學生運用默讀、瀏覽、跳讀等讀書的方式,對給出一組中的幾篇文章進行整體上的把握,讓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提取、整合資源的能力。在課堂上,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借助 “閱讀記錄表”進行較準確的概括填寫。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學生閱讀后更重要的是學會表達,在這個環節的中,開展生生互動、多元的對話,不僅能讓孩子們一起分享到閱讀快樂,也能交流閱讀的心得。在這個環節里學生的感悟不管是深刻還是膚淺,都是屬于他們的獨特感悟,也是富有個性化的感想。
第四步是“精彩賞析”。 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群文的比較性閱讀,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引發高質量的思考,促使學生去發現性閱讀和思考性表達。
第五步是“主題拓展”。課堂的作用只相當于一把鑰匙、一塊試驗田、一個例子,要注重引導學生把課內的閱讀所得運用到課外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讓學生盡情地品味閱讀,享受閱讀。
群文閱讀的閱讀量大,學生可能關注點不相同,那么需要教師合理設計問題,有效的將群文聯系起來。我曾以《巧設懸念》為主題上了一節群文閱讀教學課,在學生讀完《在柏林》《窗》《雪夜》《20美金的價值》四篇文章后,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文章在故事情節的表達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體會故事結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表達方法,進而感受小說的魅力。
“群文閱讀”為學生架起了一座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橋梁,最大限度地訓練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帶來了益處頗深,甚至可以說是終身受益。
一、群文閱讀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群文閱讀的學習讓學生學會了如何進行快速閱讀,如何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組幾篇文章的閱讀,這也是一種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閱讀的速度,與其說是能力不如說是一種技能。在信息時代的當今,信息大爆炸,快速獲取有用信息更是一種技能。群文閱讀,學生在一節課里讀一組多篇的文章,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閱讀面擴大了,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能夠有效刺激學生思維的敏捷度,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給予學生海量的閱讀信息的同時,更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世界觀,讓學生獲得對于世界觀的認知能力,為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準備。
二、群文閱讀利于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
過去人們批評說:“數學是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其實的確如此,如果只是孤零零毫無聯系地進行一篇又一篇的閱讀教學,那么學生就很難形成知識結構的系統化,而“群文閱讀”卻可以彌補這方面的遺憾。把零零散散碎片化的語文知識,像一條項鏈一樣串聯起來,變得系統化,整體化。
三、群文閱讀給了學生獨立思考、表達自我的機會
一組多篇文章的閱讀,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也帶來了巨大的思考空間。群文閱讀教學,要最大程度地“讓讀”“讓學”, 把大塊時間用于學生的自讀自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群文閱讀中,學生要從多文本中提取信息,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深入思考,綜合性地思考。要學會整合有效信息,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通順的語言,去與同學共同討論閱讀后自己的感受,表述自己的觀點。在讀與說的結合中,使學生對議題的認識,因多篇而深化,因多篇而多元,因多篇而升華。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會因此而改變,人人經歷有證據的思考,多維度的思考,以此實現開闊學生的視野、開放學生的思維。
總之,群文閱讀是教學創新,是教學突破和教學優化,群文閱讀能夠給予學生更大的閱讀空間,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思辯能力,是一種可以大力提倡的閱讀方式。群文閱讀將在整個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指南針的作用,指引著孩子們在語文這個浩瀚的海洋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