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鳴約
【摘 要】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所衍生出來的新興教學手段,它既能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興趣,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探究群文閱讀的特點和價值,利于我們最大限度地發揮群文閱讀的優勢,促進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閱讀概括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價值
一、當前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1.應試教育的影響
閱讀方式大致分為單篇閱讀、多篇閱讀、整本書閱讀三種方式。當前我們農村大多數語文教師是采取單篇閱讀教學模式,單篇閱讀教學是傳統的小學教學模式,現階段六年的小學共有12本語文教材,每學期每本教材大概30篇課文,分為五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一組主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大多數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大多數習慣了只教教材,每堂課或兩堂課講一篇課文。在教授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生字的積累,課文的背誦,寫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已經形成了單純借助教材的教學來促使學生在短期內獲得有效的成績提升,一些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大多根據自身經驗,注重在教學中讓學生將一學期中重點的數十篇課文嚼爛、嚼透,這樣反復枯燥的教學方法達不到新課改的要求,使得一些農村小學生缺乏閱讀興趣、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
2.學生閱讀資源缺乏
由于農村經濟條件有限,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很多農村沒有配套的圖書館,導致學生手中除了教科書以外,很少有課外書籍。學生除了學習一些課本知識和從電視里了解到的知識外,很多農村學生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3.課外閱讀缺少指導
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更多的只是告訴學生讀書可以豐富知識,而缺乏具體的指導。這種說教式的宣傳、鼓動無法使學生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課堂上也很少開展課外閱讀課,導致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
二、在小學語文中進行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老師指導學生閱讀多篇相關聯的文章,以達到增加學生閱讀速度和拓展知識的目的。群文閱讀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具有新穎性,也更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升學生閱讀質量
傳統的培養小學生閱讀方式是整篇文章大聲朗誦,往往出現學生大聲讀完課文后不知道文章內容講的是什么。群文閱讀由于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多篇文章的閱讀,因此在老師的指導下會采取“跳躍式”的讀法,直接索取文章中最有用的部分,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從而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這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小學生的閱讀質量,改變了填鴨式的教育模式,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
2.增加學生閱讀興趣
群文閱讀是將相類似的文章放在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閱讀,換句話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針對一篇文章在課堂上細講和精讀,把句中的每一個詞都解釋清楚,這種填鴨式的被動教育只會讓學生討厭學習。群文閱讀將多篇文章放在一起,不僅方便了學生閱讀,而且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找出每篇文章的不同,采取比較的方式讓學生區別文章中心思想的不同,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閱讀興趣。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并不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且部分教師都是采用單篇文章教學,即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也不會聽取和采納,這樣一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嚴重的阻礙,自然而然學生就無法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在小學群文閱讀過程中,首先教師選擇的群文閱讀文章都與教學內容有著直接的聯系,其次教師能夠通過布置學習任務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最后教師只需要適當的給予學生指導,就能夠有效的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4.提高學生閱讀速度
在信息化的時代,快速閱讀是一項基本技能,它決定了在較短的時間內讀者對信息的吸取量,長期積累則能夠提升個人的知識面。然而快速閱讀是需要一個相當長時間培養起來的,從小學生抓起是最好不過的了。一是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在中學階段能夠自覺地進入到繁重的學習狀態中;二是在我國這個重視考試分數的時代,快速閱讀代表著在同一時間吸收更多的知識,對個人今后的成長、考試、進修都有很大的幫助。
5.豐富閱讀的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課文,用大量時間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讀,關注精讀、朗讀方法的指導。我們有時需要細嚼品味式的慢閱讀,有時也需要整體把握式的快閱讀。
6.拓展學生知識領域
學生知識的積累是通過閱讀量實現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六年的小學共12本語文教材,每學期每本教材大概30篇課文,每篇課文以500字計算,學生在小學時期最少要達到150000字的閱讀量。看似非常繁重的閱讀任務,如果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把具有相似內容的文章聯系在一起進行學習、歸納、總結,不僅能夠更好地區分這幾篇文章的不同,而且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從而達到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
三、在農村小學推廣群文閱讀教學的建議
1.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活動
教師應該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不能僅僅盯著書本進行教學。教師除了日常教學以外,還應該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活動,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時間。目前農村小學下午14:00后基本上是活動課,學校可以利用好這段時間適當的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例如,教師可以規定每周二、周四下午最后一堂課作為課外閱讀課。
2.學校要積極募集教輔資源
學校要募集教輔資源,其渠道多種多樣。例如,學校可以報批上級主管部門撥款建立圖書室、購買教輔書籍和課外書籍;學校可以直接向社會募集捐款購買教輔書籍和課外書籍,或者直接號召捐獻舊書籍;學校可以求助于媒體,通過多方渠道將學校的需求信息發布出去,相信會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幫助的。只有豐富了學校的教輔資源,開展群文閱讀才有可能。
3.教師要積極進行有效的引導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主導是教師,教師應當充當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設計教學目的,要注意將某一組文章看著一個整體,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延展性。同時,要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第二,教師應當根據每個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推薦課外書籍,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去閱讀更多的文章資料,而不是教師強行規定學生的閱讀內容,通過這種興趣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
總之,“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現代人的基本素養,閱讀力就是學習力。”提高農村孩子的閱讀能力勢在必行,而群文閱讀,正是提高他們閱讀能力的有效方式。雖然任重道遠,但我們定會迎難而上,永不止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3.
[2]蔣軍晶.語文課上更重要的事——關于單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3]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