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 要: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精粹,是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文言文語言簡潔生動,思想情感豐厚純粹,做好初中文言文教學,對學生思想文化素質能力提高幫助甚大。在新課標要求下,要從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組織上深入創新,開拓思維,有效落實,切實提高初中學生對文言文朗誦、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對古代文化的深入共鳴和認識。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 創新教學 數學思考
文言文是中華文明古代先賢智慧思想的結晶,用簡潔語言生動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狀況,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民族文化認同感的重要工具。初中作為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文言文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如果沒有文言文教學,語文教學就好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散發出巨大的功能與魅力。初中是進行語言學習的承上啟下時期,文言文與普通話相比具有成語典故多、文字簡練、語法自成規律的特點,給初中生文言文學習掌握帶來很大難度,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提出不小挑戰。在長期應試教育的模式作用下,出現初中文言文教學存在方法固化單一,對背誦重視,對引導輕視,局限于教材,缺乏遷移;學生感覺文言文枯燥,興趣很低等現象。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為增進學生對學習的熱愛,挖掘潛能,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才能。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過渡內容,是逐步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理解與傳承的有力時期,然而當前在初中文言文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存在教學重具體翻譯,輕學生領悟培養。
文言文教學不但要注意語言句式、詞匯,還要加強文章結構內容、藝術形式、思想內涵的理解賞析,當前在初中階段教學存在將整篇文言文肢解成字、詞、句,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課文分割成破碎的漢語知識點,學生只是機械地筆記、背誦,老師依舊停留在串講方式,讀一句翻譯一句,部分甚至在課前給學生準備翻譯好的現代文,著眼于具體的字詞,教學只是語言翻譯的過程,沒有教會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學生只懂得教過、講解過的文章,對首次接觸的文言文一片茫然,同時散失了文言文的美感。
(二)存在教學多藝術欣賞,少課本知識升華。
部分初中教師在上文言文課時,存在嚴重的脫離課本自由隨意發揮,對涉及人物故事的古文,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向學生講授故事發展、人物性格,雖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聽講興趣,但對文言文教學的本身幫助意義不大,學生聽過則忘,對課本上的知識要求仍是似懂非懂,或者僅記憶人物形象,對文章本身涉及的知識沒有掌握。老師在拓展文言文講授時多在于敘述,沒有立足課本,不是在文言文知識上進行升華再提升,而是一種較為膚淺的知識傳達,學生對文言文的整體美感認識不足,難以體會到文言文本身帶來的情、道、雅。
二、初中文言文創新教學要求
對語文新課標要求進行仔細揣摩,創新初中文言文教學需要有三個方面的能力培養要求:一是創新文言文教學是使學生具備文言文朗誦能力。通過創新教學,讓學生有一定文言名篇積累,具備一定文言語感,在誦讀文言文時能比較好地表達文章的情感、語言的優美,領會到寫會的獨特,發揮文言文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二是使學生有初步文言文閱讀能力。初中階段學生要在創新教學下對淺顯文言文做到自由閱讀,對常規文言語句、文言句式有適當積累,對基本文言知識了解,奠定進一步文言文深度學習掌握的基礎。三是積淀學生傳承民族文化的能力。文言文是中華眾多優秀文化的積淀,在初中階段能夠培養文言文朗誦與閱讀能力,即培養出初中學生與古代先賢跨時間交流,通過對歷代社會變遷的感受,對文化進行初步傳承發展,對傳統文化擁有更多直觀的理解,將優秀的思想哲理轉換成自身的知識修養,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
三、加強初中文言文創新教學措施
(一)做實初中文言文教學思想創新,激發學習動力。
要使初中文言文教學取得實效,首先要創新教學思路,激發初中生的學習內需和潛力動力,對文言文價值進行深入認識,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出擊,讓文言文學習變得不是任務,而是興趣,有效邁開創新文言文教學的第一步。首先,引導學生認識文言文應用價值。作為古代書面語言,文言文包含了豐富的古代文學知識,對積累文學知識、運用語言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對成語、俗語的理解上會因文言文學習更加透徹。文言文學習對寫作素養提高幫助也很大。實質上古今漢語為一脈相承,白話與文言關系千絲萬縷,在布局謀篇、思想情感上文言文更加傾向于精華表達,值得借鑒的地方很多。文言文中《記承天寺夜游》等經典小短文情景交融,可以很好地指導寫作寫景抒情文;《陳陟世家》等可以增加歷史人物寫作素材;在寫作中多借用文言文中至理名言、經典論段可以使作文更加出彩,更加形象傳神。其次,帶領學生感情文言文文化價值。老師要切實利用好這一豐富的教學資源,在課文上進行拓展,讓學生認識到古代文化對現代人生的重要意義,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最后,幫助學生挖掘文言文德育價值。古代文言文包含了很多道德、美德、價值觀念。如諄諄教導為人世處治學的《論語》,說理藝術氣勢磅礴的《孟子》,引人逍遙忘我自由的《莊子》;這些思想博大精深,在初中階段給學生進行文言文哺育,將極大增強學生探求文言文的求知欲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做細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創新,提升學習實效。
在初中文言文具體教學中要創新多樣教法,注重實效,創新性地利用誦讀法、探究法、質疑法、合作學習法等,根據文本特點靈活結合選用。一是在教學方法上要縮短古今語言距離,加強文言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講授課程,實現文言課程生活化。例如在講授“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詢問學生們生活中有無與之相適應或相背離的行為,這樣就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對自身態度進行反省修正,進而引申出“見賢思齊”,教學效果將會非同一般。二是要多借用網絡信息媒體,增強文言文教學的生動性。現在網絡上有較多與文言文、古代文化相關的音樂、圖片、視頻等,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在初中這一階段結合媒體資源利用,將會加深學生對文言意境的理解,更加有興趣深入,課堂不再那么枯燥,初中學生對古文作用的思想情感與文言魅力將會感觸得更深。
(三)做深初中文言文教學組織創新,增強自學能力。
在初中文言文教學組織要進行層次施教創新,按照因材施教原則,針對學生語言積累、表達能力、文言語感的不同層次組織安排不同目標教學。對全體同學有基礎型目標,對文言疏通大義,理解文言主要內容,識記主要文言詞意思;對中等偏上的有理解型目標,對作者思想情感能體會,對文言實虛詞含義知悉;對基礎好的同學有運用型目標,對文言文章有分析監測評判能力,能聯系所學進行課外閱讀。在組織上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文言學習習慣,借助工具書籍,執行課前預習,經常誦讀,會歸納整理發現規律,讓學生這個學習主體有適當的自學能力,在文言道路上走得更遠,更有成效。
結語
為深入貫徹新課標要求,對文言文教學創新思維,要找到切實有效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質量的措施、策略,改變學生痛苦學習文言文狀況,讓文言文結合初中生教學特性跟上時代潮流,在初中階段打下文言文教學扎實基礎,使文言文成為語文教學的一抹亮色。
參考文獻:
[1]張懿.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
[2]黃艷輝.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有效提高措施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5,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