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摘 要: 高中數學是高中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核的主要科目。加之數學本身就是許多學生的薄弱科目,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障礙,而一切的解決方法的關鍵都在于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如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適應高中數學教學任務的要求,是每個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思考與改進的問題。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
引言
數學作為一個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在高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且難度不低,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思維方式與思維創新的要求比本身掌握某一個知識點更重要,為此我們應該在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只有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與思維邏輯,才能應對變化的題型,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也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對學生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佳績。
一、以問題為導向的數學教學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很多生活中的問題都可以抽象成為單純的數學問題,而學生對于單純數學問題的解決的興趣完全沒有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興趣高,老師完全可以通過提出現實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日常的銀行復利計算計算方式,就完全可以抽象成為一個等比例數列的問題進行解決,如此就完全將生活上的問題轉換成為數學問題,而學生對于這一類的生活問題的認知水平會明顯高于對單純數學問題的認知,同時解決這一類的生活問題也讓學生提高了參與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這類問題的總結歸納。當然由于數學的應試要求,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為了參加高中畢業之后的高考,應此對于高考的重視程度要求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多的是講解與高考相關的知識難點與重點。為此老師應當積極掌握最近幾年高考中出現的考核的重點與難點,根據班上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在日常教學安排上,就要針對這些考試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問題設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可以積極掌握應試階段的重點與難點。針對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現實要求,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可以在自己適合的難度范圍內解決問題。同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把握好問題的難度與時間,不能讓學生在同一個問題或同一類型的問題中花費過多時間,消耗過多精力,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必須上升到數學思維模式上。同時老師在問題的講解上,更多地需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維培養,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思維導圖的運用與培養
思維導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邏輯關聯能力的重要方式。思維導圖是將單獨的知識點通過相互之間的聯系,建立起一個對于知識脈絡的一個樹狀性的知識結構。比如對等差數列來說,首項、通項、公差、求和公式等知識點就形成一個整體的邏輯鏈條,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最簡單的思維導圖,然后引申出去,同樣可以對等比數列也形成一個同樣的思維導圖,對于其中共同交織在一起的概念(首項)就可以合并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大的知識網絡。對于高中數學來說,知識點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內部聯系。為此知識點之間的脈絡關系,在學習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旦學生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導圖,就可以對整個知識點有宏觀認識,對于整個知識要點把控也可以通過對于自身的思維導圖對其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思維導圖是對每一個知識小點的歸納總結而與其他知識點之間形成的網狀的聯系,在解決實際問題之中就可以通過對已知條件的分析,調動相關知識點的脈絡,清楚地指導需要解決網狀知識點結構上的那些關鍵點,從而解決該問題。思維導圖是一個對于知識點的總結性認識,老師不僅需要積極將知識點進行總結,而且要讓學生自己參與到總結中,讓學生形成自己特殊的思維導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結語
高中數學教育不僅需要滿足對于高考應試教育的要求,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重任,老師在教學工作的安排上應該積極讓學生培養起自己的思維導圖,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及知識框架,通過對問題的設置與解決,培養學生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復雜的數學問題中抽象出知識脈絡,然后通過對知識點的認知,最后解決數學問題。總之,思維能力是檢驗數學成績的重要標志,數學老師應當積極地通過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安排,讓學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思維慣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楊昌舉.淺談高中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組成與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5).
[2]陳石乃.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J].魅力中國,2011(09).
[3]劉有章.談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