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注意分段教學,依據學生理解能力制定教學方案,情景教學,激發學生潛在學習興趣,組建課外興趣小組,延伸閱讀培養學生閱讀愛好。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讓學生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進入角色,深入理解課文。
【關鍵詞】 小學 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又分為認讀力、記憶力、理解力、以及閱讀習慣和閱讀速度。這些閱讀特質除了學生個人有先天優勢外,小學生閱讀的各種能力,都需要通過教師指導和課堂教學,最終來實現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小學階段閱讀能力的養成,對于學生今后的自我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實施中,怎樣做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
一、依托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案
1.1分段教學,依據學生理解能力制定教學方案
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同年級,理解程度跨度較大,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理解課文不深,只能理解較形象的課文描述,適宜一二年級的課文較少,不宜布置課外閱讀作業,教學以引導興趣和加強基礎知識為主。三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的加強,教師可以增加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五年級階段,語文教師則布置相關的的課外輔導讀物,促進學生養成更好的自學學習興趣,對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也要因人而異,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
1.2情景教學,激發學生潛在學習興趣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的聲、光、電系統可以有效地展現語文課文的意境,更能夠讓學生融入其中,理解作者寫作的精髓,如表現戰斗英雄在同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的關鍵時刻,利用激昂的、緊張的音樂,加日漸激烈的槍炮聲,同時加入教師身臨其境,感情豐富的朗讀,就能很好的展現課文人物的英雄氣概,使英雄形象躍然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很好的達到了教育目的。
1.3組建課外興趣小組,延伸閱讀培養學生閱讀愛好
語文教師在課后,可以根據閱讀學習興趣,由同學們自由組織多個閱讀興趣小組。各分小組成員定期組織讀書會,討論讀書心得和交流閱讀重點,閱讀小組前期教師可以指導選書閱讀,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將選書交給學生自己選擇讀哪些書。不同的學習小組不定期組織讀書朗讀比賽,各小組自己布置比賽場地,自己選擇朗讀文章,請教師和同學當評委,評出讀書優秀小組,通過比賽形式,更加增進閱讀興趣,形成促進作用。
二、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方法
閱讀可以分為感知、了解以及理解三個階段,其中理解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可以升華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目的,應該循序漸進的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力,實現他們閱讀能力的自我提高,具體的講,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開展:
1、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了解課文感知課文。感知課文是學生更好理解課文,運用課文的首要步驟。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將課文作者基本情況、寫作時代背景,作者的經歷等都列入預習內容,通過學生在查找這些內容時對作者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來感知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更能了解作者寫作的完整人物形象,同時完成了相關知識的儲備,從心里作用來說,就是認同了作者,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心中有數在課堂上就會放松心態,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
2、課堂老師范讀,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進入角色。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教師的朗讀范讀。課文中有的部分不適合講,只有通過朗讀的方式來表達課文的內容。教師通過將課文內容用輕重緩急、停頓、聲音的抑揚頓挫來展示課文所表達的各種意境,好的朗讀甚至能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和教師能夠情不自禁的共同進入課文當中。
3、課文重點著重朗讀,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小學課文當中,有的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有的段落在課文中的意義比較重大,教師在授課中應重點講解、朗讀。在朗讀中指出重點,學生通過認真聽教師的朗誦,自己劃出重點。然后再多遍朗讀重點,從中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教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邊思考邊朗讀,選取課文中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通過思考理解課文人物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路,從而讓學生更有興趣閱讀。
結束語: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通過帶有感情的朗讀,正確的教師指導,幫助學生感受課文帶來的思想意境,讓學生在書海中遨游,引起學生的閱讀熱情,同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朗讀,從而達到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樹立正確世界觀的最終目的。
參 考 文 獻
[1]李曉微.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6(05)
[2]施雅真.小學語文閱讀中應用主題教學的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