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燈玉
摘 要: 數學作為一門本質上以抽象為核心的學科,其完整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讓幼兒很多時候感到枯燥無味,而有趣的數學游戲活動能夠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及為幼兒數學概念的建構積累豐富的經驗基礎。另外,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已有的數學概念,可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發展數學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游戲還存在很多問題,只有選擇合適的教材,教學設計和游戲互相融合,讓孩子真正樂在其中,才能在游戲過程中幫助幼兒建立符合自己發展水平的概念體系,讓幼兒有能力和興趣解決生活中和數學相關的問題,進而遷移到其邏輯思維的有序建構,幫助幼兒用“數學眼”看待生活中的現象。
關鍵詞: 游戲 數學教學 融合策略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需要用數學解決譬如運算、程序、邏輯聯系等很多問題。作為幫助生活“運籌”的工具之一,是課程中一個重要的領域。然而,數學作為一門本質上以抽象為核心的學科,其完整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是客觀存在的,這樣的特點決定了數學枯燥、無趣,很多時候吸引不了幼兒的注意力,而游戲是幼兒因內在需要而自發進行的活動?!吨改稀穼⒂變簲祵W教學的目標明確定位為:“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且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痹谟螒蛑?,幼兒可以自主地與空間、材料、同伴進行充分互動,從而獲得情感的體驗,認知和交往能力的發展,以及動作能力的提高。讓數學教學活動游戲化成為數學教育的最重要的教學方式。
縱觀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游戲情況,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名無實,或者是一部分玩游戲,一部分教學。另一類是放任幼兒玩游戲,沒有教學內容和要求,認為只要幼兒玩得高興就可以了,卻忘記了關注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究竟學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忘記了這個游戲的過程本應該是學習的過程。那么,幼兒“玩游戲”與“學數學”到底應該怎么調劑才比較有效呢?
一、數學游戲選材要“恰當”
1.游戲內容與幼兒數學經驗相匹配
比如:游戲“套圈圈”這個游戲是幼兒熟悉又喜歡的游戲,但是作為教學手段融入數學內容時,必須有所改變。因此設計的時候我就增加了“圈”作為道具,把平時我們玩的“逃走”變為進圈得到保護而不被抓走,這一規則的改變使幼兒容易操作,又產生了新鮮感。
在游戲中,每次圈的變化都會讓幼兒討論游戲需要幾個圈、什么規格的圈。幼兒能夠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積極地投入解決問題的討論和交流中,這樣設計尋找到了數學內容與游戲的結合點。
2.游戲設計符合幼兒數學學習路徑
例如,在“老狼老狼幾點了”活動設計中,我借助一個動態性的游戲參與過程,將數運算學習中的“分解與組合”作為主要價值點。在這樣的設計中,教師較好地把握了大班幼兒數運算學習的已有經驗和學習路徑,通過數量不斷遞增的圈,為幼兒理解和運用已有的數分解與組合經驗,以及拓展數的多種分合經驗找到了相契合的背景和情境,學習任務變得因“序”而明,因“景”而生。
二、游戲教學相融合
1.設計有挑戰性的游戲
首先游戲的設計要貼近幼兒能力,讓他們覺得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實現目標的。
2.游戲的道具——要有遞進性
數學游戲的道具不僅僅要適合游戲本身,對于孩子數學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有一定的跨度。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數學游戲活動與集體活動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尊重幼兒自主選擇、自主學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獲得多樣化的數學經驗,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從而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因此,對于同一數學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投放不同的材料、提供不同的操作方式、制定不同的規則,讓幼兒在具有多元化、層次性特點的材料中不斷豐富數學經驗,讓具有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
比如,同是相同物品的匹配,有的可以將完全相同的兩個物品圖片匹配在一起,有的可以將物品圖片和物品輪廓加以匹配。
3.游戲記錄——要有提升性
游戲的記錄是數學內容掌握的顯性表現,游戲的記錄也呈現了幼兒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幼兒一次次改進、求證、糾錯,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技能。
三、游戲過程是孩子們“真玩”的表現
游戲活動中不僅是孩子們參與的過程,而且是老師共同完成的過程,老師的角色意識強,孩子們就能積極投入。
這樣的數學游戲活動,能讓幼兒在“真玩”中從多個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合理解釋概念,主動交流想法以獲得結果。在此過程中,問題的產生、探索和解決形成了幼兒思維建構的脈絡。我想幼兒數學學習的最終結果,不僅僅是認知的推進,更多的是在游戲過程中幫助幼兒建立符合自己發展水平的概念體系,讓幼兒有能力和興趣解決生活中和數學相關的問題,進而遷移到其邏輯思維的有序建構,幫助幼兒用“數學眼”看待生活中的現象。
游戲化的數學學習不僅能給幼兒帶來快樂,更能讓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種有利于后繼學習和發展的學習方式正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謝玉萍.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的研究[J].山東教育,2002(12).
[2]皮亞杰.兒童智力的起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
[3]北京兒童之家教育中心.幼兒如何學習數學[M].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
[4]李青松,肖燕.游戲教學及其實驗.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