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藝
摘 要: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課堂引導要注意教學語言的使用、課堂問題的提出和學習環節的設計。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教學語言 課堂提問 學習環節
數學是一門思維的藝術。小學數學老師要想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學會運用各種數學思維方法,很好地掌握這門藝術就必須有效盡可能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調動起來,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如果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那么他們會在積極快樂的情感體驗中獲得點點滴滴的進步。這樣長久堅持下來的話,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會成為積極自主的行為,他們就會認為數學知識簡單易懂,數學學習才會走向正軌,形成良性循環。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做好課堂教學引導者的角色。相比于傳統課堂教學而言,這一點給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小學數學老師更應該注意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有效利用小學生喜歡新奇事物、思維敏捷、積極性容易調動起來等優點,彌補他們易分心、注意力不夠持久、情緒化較嚴重等不足。課堂教學的各個流程進行逐環研究,認真思考組織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問題,讓學生很好地融入課堂學習中,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成為一種主動行為。
一、注意教學語言的使用
數學是一門講究邏輯性的學科。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依據教材編排的順序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培訓學生數學技能、形成數學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要進行大量信息傳輸和積極情感交流。所有這些都是要依賴語言完成。課堂教與學的語言由教師的教學語言和學生的學習交流語言構成,而其中的教師教學語言是首要的,因為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要通過教學語言引導課堂教學的進程。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語言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語言。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講究教學語言的技巧,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
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只是一味鼓勵和贊美,這是不恰當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課堂教學的需要做出簡短而有針對性的評價和引導。在學生表現優良的時候,教師當然應該做出相應的鼓勵和贊美;而在學生表現不佳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做出相應批評和指正。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行為才能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才能保證學習出成果。除此之外,在課堂進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教學語言的規范、準確,盡可能做到言簡意賅、輕松幽默。這樣,課堂教學才能變得明快流暢、妙趣橫生。學生的感官才能被很好地調動起來,學習才能做到入目、入耳、入心。
二、注意課堂問題的提出
明代學者陳獻章說:“學貴有疑。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本托W數學的學習而言,學生的疑問也特別重要。對于小學中低年級學生來說,要求他們自己提出有質量的問題還是有不少困難的。所以,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意觀察、搜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對這些阻礙學習進步的東西進行歸納、提取出問題。只有教師善于提出高質量的課堂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對這些課堂問題進行突破,解決困擾絕大多數學生的疑難,課堂教學重難點才能得以突破,教學才能得到順利實施。當然,如果中高年級學生在教師長期有意識的引導之下能夠自行提出高質量的課堂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退到幕后,盡心做到歸納、分類工作就可以了。
課堂問題的提出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同時要講究技巧。比如在教學“單價、數量、總價”的時候,我首先考慮到小學生對抽象事物缺乏認識,理性認識不夠高的特點,因此并不急于拋出“單價×數量=總價”這一數量關系式并進行講解。我先是就地取材,在教室里收集了一些書本、鉛筆、文具盒、橡皮擦等物品,然后在黑板上寫出各種物品的單價。接下來,我組織學生進行商店售貨的演練,要求學生進行“想買什么文具,買幾個,共花了多少錢?”的模擬交易活動。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機排列的結構算式,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這幾種文具單種物品的數量關系,最終成功得出“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式。
三、注意學習環節的設計
有一位專家認為一堂好課的標準應該是“好聽、好看、好簡單”的。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限于年齡特點,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長久。如果說一堂課的教學環節過多,學生活動安排過雜的話,那么相信學生是會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的。因此,好的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簡單、有效的。小學數學老師只要抓住“學什么、怎么學、如何用”這幾個問題,通過抓住學生的認知沖突設計教學主線,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處理,相信課堂教學的走向就不會有偏差。
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從教學實踐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已經被證明是科學、高效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大力提倡此種教學模式。當然了,出于不同的校情、班情的考慮,我們應該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靈活處理,而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從教學主要環節看,教師課前的激趣導入,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的合作探究,以及課后的反思、糾正這幾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對這幾個教學環節進行集中突破。相信教師突破了這幾個教學環節,教學效果就會有保障。
參考文獻:
[1]顧勇祥.小學數學課堂參與的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09.
[2]向連菊.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參與教學的積極性[J].新課程學習,2012.
[3]王巖.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