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峰
摘 要: 語文對高中生而言是一門極為重要的課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豐富學生的知識量,而且逐步強化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語文思維能力 培養策略
引言
語文思維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本質,還可以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指導。所以,教師在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這一思維能力培養要與語文學習的客觀規律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學習最佳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更多知識。
1.語文思維能力訓練的特點
1.1內容的廣泛性
思維訓練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內容十分豐富,不論古今中外、社會家庭、經濟法律等都有其身影,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訓就需要語文教師引入更廣泛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多方面培訓,最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增強,使其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1.2思維的交流性
學生的思維在其與學生或者老師之間溝通時,是極為活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有意識地對其思維進行培養,使其可以進行信息交換,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思維,并且積極接收、理順相關信息,使其充分掌握相關信息,并給出相應回答。這一過程極大地強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因此,交流性強是語文思維能力訓練的主要特點。
1.3形式的滲透性
實際聽說讀寫過程中,將感情滲透到整個實踐過程中,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達到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訓的實際效果。語文教學中關于語言的結構與描述等,都需要學生深入分析,才能最終理解整個文章描述的內容與意義。所以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步領悟到思維培訓的真正意義,最終鍛煉思維能力。
2.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路徑分析
2.1培養學生獨立的語文思維能力
只有經過長期培養才能使學生具有語文思維能力。灌輸式教學模式應該徹底放棄,給予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1]。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深入學生內心,因此其獨立思考意識相對欠缺,遇到疑難問題時,通常都是等著老師給出正確答案。正是由于存在這樣的觀念,嚴重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造成學生上課期間學習狀態不佳,學習效率低下。雖然語文課程不需要大量思考,但是并不是說不需要思考。教師首先改變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引導為主,使學生獨立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使其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是先進行獨立思考,然后才請教老師,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得到本質提高,使其可以從容應對所有問題。
2.2培養學生質疑的語文思維能力
雖然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較長,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各種想法幾乎都被否定,這就使得其開始慢慢放棄原有的想法,逐漸向標準答案妥協向、老師妥協[2]。為了改變這一現象,老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故意犯一些錯誤,從而對學生的反應進行觀察,假如此時學生沒有提出異議,再對此進行相應提示,從而讓學生自行思考解決問題。使學生對類似這樣的情況可以在以后教學中積極參與,最終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3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思維能力
思維片面是語文教學中經常容易發現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事物認識不夠全面。例如:講到洪秀全時不能只是簡單評論其是好人還是壞人。應該從人性角度出發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得出最客觀的結論。通過不斷知識積累,學生的思維深度不斷加深。學生的睿智可以通過全面思維能力體現,同時可以看出學生看待事物是否成熟。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地引導學生不能只注重表面問題,應該深層次探討事情的本質。學習成績好壞不僅是學生綜合能力強弱的體現,而且應當具備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斷強化語文思維能力。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這一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學生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對問題的看法,并根據自身想法深入分析,最終使學生思維廣度不斷提升。
結語
就高中生而言,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但需要不斷豐富知識儲備,還需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深入培養,語文老師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希望通過本文可以為相關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具有價值的建議。
參考文獻:
[1]李瑞芬.比較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2]周遠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知識窗(教師版),2015,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