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華
摘 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取得盡可能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如何調動初中學生上政治課的積極性,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初中政治教師需要探討的課題。新課改新形勢下中學思想品德教師要精析課標教材,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打造高效、精致課堂。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課 自主學習 教學手段 高效課堂
近些年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已在全國范圍內使用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中融入了更多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進一步關注了學生身心發展,充實了課堂教學資源。在此背景下只注重知識講授、輕生活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制約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多種能力的培養,阻礙了新課程目標的有效實現。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尋求一種既適應新的教材內容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方式,以強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在此和各位思想品德教師共同探討,供各位參考。
一、分析新標準新教材的特點,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泉州地區使用的思想品德課本多為人教版教材,新的教材更為明確和科學地對課程目標進行表述,打破了原有教材固定的心理健康、法律常識、社會發展常識和國情、國策教育體系,以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本,圍繞學生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關系,以多姿多彩的形式整合了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等相關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情感與行為的發展。為此,教師必須先對新標準新教材深入研究,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思想品德新課標的總體要求,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活動的實用性。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學習過程
學生的道德品質是通過對社會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完善的,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自主構建,提高學生交流、感悟、體驗、合作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打造高效、精致課堂,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斷激發思想品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
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課堂是思想品德教學的主渠道,要想優化教學過程,就必須想方設法充實課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成就感,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這樣才能增強學習效果,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水平。
1.依據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針對本班學生素質差異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起點,也是一節課的靈魂,它自始至終貫穿并體現于教學設計全過程,所以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立足于學生實際,制定細化、具體可行的要求,初中生已經不是老師提出要求他就照做的孩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我們干脆提也不要提,除了給自己和學生增加負擔外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我分成了三到五個具體環節:導入、講解、討論、自學和學生活動,這幾個環節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調整,也可以對某個單一環節進行深入,這樣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不管學生學習優也好、學習差也好,都能讓他們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哪怕有的學生提出的觀點是膚淺的、錯誤的甚至搞笑的,我認為他敢說就行,總比老師在臺上講學生趴桌子上睡大覺的效果好。
2.把握重點創設好新課導入
新課導入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化課堂教學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讓學生喜歡學、要求學,學生才會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案例導入新課的方法是我在課堂中用得比較多的導入方法,它可以使學生懷著極強的好奇心理進入聽課角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學生的合作參與提高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身邊的誘惑》這一課時,我選取的是“Apple iPhone的誘惑”這一案例導入:前幾天老師的手機收到一個好消息,說是我的手機號被蘋果官網抽取為幸運號碼,獎勵價值6000元的蘋果6Plus手機一部,這讓我高興得晚上都沒睡好覺,不過蘋果公司說需要讓我先交手機出庫費300,然后才會把手機給我快遞過來,同學們給我拿拿主意,這費用我到底是交還是不交啊?你們身邊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同學們一時間七嘴八舌,有的學生說老師你就交吧,那可是6Plus啊,值得賭一把;有的就說這種騙人的小伎倆還看不透……結合學生身邊的事例導入新課,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自然地進入本課主題,讓學生積極地投入教學活動中。
3.多種教學方法交替運用
多種教法穿插于課堂各個環節,創設出恰當情境讓學生有所體驗、感悟,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不再沉悶如一潭死水。教法的選擇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而定,除了常規方法外還可運用直觀感知教學法(圖片、圖畫演示、影片)和多媒體信息技術于教學中。此外,訓練法、參觀法、討論法都可以嘗試,只是我們采用教學方法和情境的創設要考慮為學生預留體驗空間,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做點什么,完成實踐創造的過程。
4.做好課堂教學收尾工作
及時點評、反思、總結、收尾,這幾點做好了可以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感悟,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收尾工作是一堂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設計好一個耐人尋味的課堂結尾,會讓學生對下一堂課有所期待,因此,采用恰當的方式收尾同樣值得我們探索。
以上是我這幾年對思想品德高效課堂的認識,從效果來看還是令人滿意的。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散發思想品德課程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張彩虹.創設教學情境,激活思想品德課堂——提高初中思品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0(08).
[2]胡云琬.思想品德課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6(11).
[3]王欣.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性教學的幾點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東卷)[C].2012.
[4]江巧君.政治新課程和探究性問題教學[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