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寶中
【摘 要】自主學習的核心就是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所學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使學習過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行真正有效的學習——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自主寫作、自主鞏固、自主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改革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6)01-0034-01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以及應試教學的影響,要想真正實現自主性學習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其次要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欣賞和品味,放手讓學生完成自身的學習任務。
現代教學論告訴我們,學生是具有巨大潛力的生命個體,課堂中刻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成了一種趨之若騖的教學時尚。學生主體作用的無限擴大或無限縮小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師生關系應呼喚理性的教師權威。教師大部分時間應該成為一個顧問,一個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個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拿出現成論點的人。但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師既要善于傾聽,讓學生盡情發揮,充分展現自我;也要善于表現自己,舒展自己,讓學生領略接受的魅力,體會信任和尊重別人的幸福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極力營造一個和諧探究的學習氛圍,有了這樣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就不會緊張,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主動地探索。在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探討,教師也應該是課堂學習的一名參與者,平等的對話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互相討論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
一、培養學生自學興趣
教學中要為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因人而異,采用分層式教學,根據學生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摘到成功的果子;同時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作出激勵性的評價,也就是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進步,取得的每一項成績,哪怕微乎其微,教師都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
要為學生搭建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的平臺,除了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外,還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制作手抄報、編作文集、舉辦故事會、辯論賽、知識競賽等活動,為了這些活動更有激勵性,教師可以采用競賽的方式來進行,把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充分地激發出來,這樣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更高了,學生必然要主動地走出課堂,走向課外,通過閱讀書籍、報刊,甚至上網去查閱相關的資料。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主動去獲取知識;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如在學習相關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演出情景劇,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須主動去研讀課文,琢磨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語言,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動作,從而更深刻理解課文。經過表演,學生熱情高漲,教室里笑語連連。讓學生自主學知識,長見識,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二、質疑是點燃創造的火花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質疑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能以較高的效率全面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根據教材特點運用各種激疑方法,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質疑的心理障礙,提供質疑的契機,教給質疑的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對標題進行質疑;對矛盾處進行質疑;對篇章中的詳略安排,敘述順序的變化,標點符號運用質疑;甚至對課文插圖質疑,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三、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
教給自主學習方法,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上下功夫,促進初中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發現,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在教師悉心的滲透和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課前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教學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教給預習的方法:朗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可以寫出自己的感受,也可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和語句等。要注意做到:起點放在“讀”上;著眼點放在“思”上;重點放在“練”上。其次要注意檢查預習情況: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說說預習中懂得哪些內容,遇到哪些問題。教師對學生預習的收獲應給予肯定,以調動其預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學潛能,提高學生質疑的能力和質量。抓好預習工作,要求必須具體,持之以恒,形式多樣。預習可以在課外進行,也可以在課內進行,久而久之,學生自學能力就會提高。
課中應加強學法指導:首先,教學生學會多讀善讀,在讀中理解課文。“以讀為本”,強化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讀、思、悟中發展語言,理解語言。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努力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把發問點放在教材中最具思維價值的地方,在討論中多追問學生幾個為什么,以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總之,只有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改進教法、積極探索、多想策略、大膽創新,使每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