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其友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政治教師應將關愛教育成為情感紐帶,這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交往,提升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的興趣,改變當前高中政治課教的學現狀,急需高中政治教師要用極強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教學實力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支持,讓關愛教育成為高中政治課的情感紐帶。
【關鍵詞】高中政治 關愛教育 情感紐帶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6)01-0106-01
一、關愛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1]而情感主要表現為幸福、仇恨、厭惡、喜歡等形式。所謂關愛是指愿意全身心接納他人、感受到他人的困難、為他人排解困難。關愛教育是一種態度,一種持之以恒的一切為了學生的態度和情感,這種關愛是雙向的,老師全心關愛學生,學生全意接受并踐行。如果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可以進一步提升他們對政治學科的熱愛,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學習政治課程的同時感受到無盡的快樂和愉悅,并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成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接班人。提高高中政治課的教育教學的效率,就必須讓課堂變得有愛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老師的字字句句的關愛。[2]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老師關愛學生,學生接受到老師的關愛會感到愉悅和滿足,內心會更充實、更滿足,更利于老師的傳道授業。
(二)“關愛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僅是廣大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渠道。[3]他們正處在讀圖時代,樹立正確的“三觀”是正確判斷眾多負面信息、自覺抵制負面思想意識侵蝕的重要保證,高中深入實施關愛教育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利于進一步讓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充滿魅力、利于教師更好的施加教育影響,將黨和國家的有關教育方針、理念等扎根在學生的心里,使其入腦、入心、入行。眾所周知,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僅是一門純知識的課程,其實也是一門德育課程,高中政治課踐行“關愛教育”既是時代的迫切召喚,也是世界發達國家的普遍德育實踐。因此在青少年學生的關愛品德行成的關鍵階段,在關愛教育問題日益成為德育的重要工作之時,“關愛教育”應成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必然要求。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關愛教育的路徑
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政治教師必須深入學習,完全知曉關愛教育的實質以及操作要領。筆者認為,關愛學生應該化無形為有形,使其將看得見、摸得著與心靈感受與一體,方能達到佳境。
(一)關愛教育應寓于教學的八認真之中
前蘇聯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關愛學生的全部技巧基于對教學八認真的堅持與創新。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認真的制定教育教學計劃,是進行關愛教育的基本要求;認真的備課,研究學情、考綱,撰寫教育教學教案,是進行關愛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認真的上課、關注課堂環節、提升課堂效率,是進行關愛教育的核心;認真的輔導作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作業,做到有針對性是進行關愛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考試,搞好階段、期中、期末的知識測驗以及品行等評定,是進行關愛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認真實驗,教授學生動手,在試驗中交流感情,寓教于行,讓學生親身感受關愛,是進行關愛教育的重要環節;認真批改作業,做到全批全改、部分面批面改,找出問題,針對性引領,是進行關愛教育的重要手段;認真的總結,反思過去的教育教學的過失,為更進一步實施關愛教育儲蓄能量。
(二)關愛教育應寓于與師生交往之中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之沒有熱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尚純潔的師愛,易引起學生心靈的強烈共鳴,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結果,有了熱愛學生的思想,教師就會自覺尊重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密的新型和諧師生關系,從而更好地完成艱巨復雜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學任務。高中政治內容上涉及到民主、正義、公平等,如果政治老師不率先垂范,不進行關愛教育,學生定會覺得政治課堂就是吹噓的課堂,久而久之,就會疏遠政治課堂。
(三)關愛教育應寓于提升政治教師的素質之中
現代教育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動力,就不會有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就不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給予的關心、愛護、信任、期待、獎勵等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源動力。政治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尤其重要的是需要有學生的主體意識,不能夠唯我獨尊,我的課堂我做主思想,否則,學生只會認為你是純粹“教書”。為此,高中政治教師必須成為一名具有公正心的教師、創新促進型的教師、細致關愛型的教師,政治教師在實施“關愛教育”過程中,須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關愛學習方式,用心接受你的關愛,用行動回饋你的關愛,政治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愛好,需要選擇角色扮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情境教學、對話教學、實踐教學等選擇課堂教學方法,同時必須處理好顯性“關愛教育”與隱性“關愛教育”、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以及學生學習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系。做到既潤物細無聲,又要具有特定的形式和成型的關愛模式,做到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全方位立體型關愛,力求關愛無死角,關愛貫穿學生高中階段的始終。
三、結語
關愛教育,用關愛的方式把愛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愛的溫暖,這需要真正落實到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體現在師生日常的交往中、體現在政治教師素質的自我提升之中。關愛教育,化愛于有形,注重各個教育教學的細節,把愛關注在細節,將關愛落實于細節,細節將成為偉大的力量,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 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
[2] 張志江.新課程導學.江蘇省建湖縣近湖中學,2014年24期.
[3] 張南南.新課程學習(下).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高級中學,2014年09期.